中国特色减贫创造辉煌篇章

有4万多个民营企业帮扶3万多个贫困村

2018年12月14日10:44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王洋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从97.5%降到去年年底的3.1%,今年预计会降到2%以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13日举行的中国减贫40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0年来,我国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刘永富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释放政策活力,解放生产力,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强劲动力。预计到今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85%以上,贫困村将退出80%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50%以上。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中国特色减贫路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1982年,国家启动实施“三西”专项扶贫计划,拉开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序幕。1986年,制定扶贫标准,成立扶贫工作机构,设立专项扶贫资金,确定国家贫困县,实施区域开发带动扶贫的开发式扶贫行动。1994年,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2001年以后,启动实施两个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大幅提高国家扶贫标准。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机制,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
  

     刘永富说,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的特点主要是党的领导、政府主导。他表示,国际上很多国家减贫,第一是政府发放食品券,保证贫困人口饿不着,靠NGO组织来做。但是中国人口多,贫困人口规模大,这种方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比如易地扶贫搬迁,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就有1000多万人,同步搬迁的还有500多万人,这等于搬了1500万人,是一项非常宏大的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所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刘永富说。

 

      中国特色减贫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开发,讲求精准。刘永富表示,很多国家划一条“贫困”线,在这条线内的就发食品券,给予救济。与此不同的是,我国还要讲开发。“我们是农业大国,很多地方不通路、不通电,需要进行区域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贫困地区有很多好的资源,还有特色优势产业,所以还要坚持资源开发并发展特色产业”,刘永富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精准。从最初的划片区,到后来的划贫困县,再到划贫困村,最后又识别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我们的扶贫工作越来越精准,越做越精细。”
 

     刘永富说,以前实施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第一个十年纲要,都留下了两三千万贫困人口的“锅底”,这次脱贫攻坚战要求不留“锅底”,怎么做到不留“锅底”?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包括平时考核、年底考核、省级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此外,我们还把资金作为监督重点,开展资金项目审计。还委托记者朋友进行暗访。通过这些措施,把各地的工作情况弄清楚,精准、较真、碰硬。

 

企业家扮演重要角色
   

      改革40年来,企业家在减贫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据刘永富介绍,现在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有4万多个民营企业帮扶3万多个贫困村。规模大一些的企业,有的去帮扶一个县、帮一个乡。
   

     “无论是国有企业家还是民营企业家,都是创造物质财富的领头人,而脱贫就是为了增收,把没有劳动技能的变成有劳动技能的人,把积极性不高的人变成勤快的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在这方面,企业家发挥着引领作用。”刘永富表示。一方面,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要靠企业家引领,要靠市场规律来培育。另一方面也要把贫困地区的能人培养成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鼓励外出打工的人才带着项目、资金回流、回乡,以带动家乡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我们还鼓励国有企业到贫困地区进行帮扶,搞产业合作。比如东部帮助西部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组织东部企业家到西部投资兴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贫困人口脱贫。”刘永富说。

“硬骨头”的应对之道

   

      距离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不到两年时间,接下来的减贫工作还有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
   

      刘永富表示,现阶段已进入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阶段。从点上看,“三区三州”有135个深度贫困县,在“三区三州”之外还有199个深度贫困县,一共是334个深度贫困县,这是未来近两年时间的工作重点。从面上看,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一个收入”的综合标准摸清真实情况,核实清楚。“比如,饮水安全没有解决的有多少,住危房的有多少,基本医疗没有保障的有多少,义务教育没有保障的有多少,要以县为单位,逐村逐户逐人核实,然后解决。”刘永富说。
  

     针对“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问题,刘永富介绍,国家有一个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谁是贫困人口,是什么原因致贫,采取什么措施脱贫的,信息系统里都有记载。“我们的经验是,一个贫困户如果有三个致贫原因,那就要享受五到六项扶贫措施才能脱贫。如果在这个信息系统里没有落实这五六项措施就说脱贫了,那就要进行核查”,刘永富说,“这项工作这几年抓下来是很有成绩的,2016年信息系统反映返贫人口60多万,相对于1000多万脱贫人口,比例不到2%。去年脱贫了1000多万人,返贫20多万。今年大概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2017年以前脱贫的,2018年返贫的只有7万人左右。所以想搞数字脱贫是不行的,我们有严格的监测和考核评估,有措施、有工作做支撑、做保障。”
  

     对于剩余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刘永富表示,这些地区一是产业落后,二是劳动力缺乏技能,三是有相当一批老病残。对这些致贫原因不同的贫困人口,将继续采取不同的措施。有劳动能力的,鼓励支持他们发展产业或外出打工;半劳力、弱劳力就鼓励他们参与公益岗位劳动,当护林员、护理员、保安;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老病残,主要是通过社会保障兜底。

 

                                                                (责任编辑 程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