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创造价值 首批银行系公募迎来18岁“成人礼”

2023年11月28日14:09来源:中华工商网
        2023年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第25个年头,也是首批银行系公募成立18周年。
  事实上,2005年首批银行系诞生前,年轻的中国基金行业经过7年的发展,正经历一轮洗礼,百废待兴。这一年,也是公募基金高速发展的前夜,当年全行业资产总规模仅为4700亿元。而时至今日,公募基金行业总资产规模已突破27万亿元。
  18年来,银行系公募不仅见证和参与了中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同时还完成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不仅成为了基金行业的重要力量,并且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丰富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产品供给、为客户创造长期回报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蓬勃发展的“银行系”

  2005年2月,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数月后监管部门确定了试点的商业银行名单。
  首批参与试点的都是国有大行。2005年6月,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大股东工商银行成为了首家组建基金公司的商业银行。8月、9月,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组建了建信基金和交银施罗德。
  随后,其他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陆续发起设立基金公司,也有因引入银行股东变更股权结构而来,如招商基金和中银基金。截至目前,已有16家银行系基金公司。这些被视为含着“金钥匙”诞生,随着全民财富管理时代发展,逐步做大做强。
  其中,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更是具有优势,均为“中西合璧”,引进了经验丰富的外方股东。经过18年发展,以工银、交银、建信为代表的首批银行系基金,充分发挥中外股东的全球经验和资源优势,结出了自己的累累硕果。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管理月均规模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中,招商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建信基金等4家银行系位列其中。
  而根据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可得的14家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2022年净利润全部表现为正,净利润10亿元以上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有4家,分别为工银瑞信基金(26.78亿元)、招商基金(18.13亿元)、交银施罗德基金(15.81亿元)、建信基金(11.71亿元),3家为2005年成立的首批银行系公募。
  工商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募基金227只,管理年金、专户、专项组合660个,管理资产总规模1.72万亿元。工银瑞信基金拥有公募基金、QDII、企业年金、特定资产管理、社保基金境内(外)投资管理人、RQFII、保险资金管理、专项资产管理、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投资管理人等多项业务资格,是业内具有“全资格”的基金公司之一。

聚焦主业稳健发展

  作为服务大众理财需求的公募基金公司,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银行系基金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履行受托责任,坚持稳健发展,努力在能力圈范围内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长期回报。
  投资实力始终是检验资管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经历过市场的冲击、政策的迭代,无一例外都在锻造投研实力上持续发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将稳健的业绩回馈给持有人,才能走得更远。
  权益投资实力是衡量一家资管公司的重要指标。而权益投资能力建设的背后,是产品、人员、机制三个维度协同下对投研平台价值的深度挖掘。值得关注的是,银行系基金依托平台优势,权益投资能力稳步提升,一些公司更逐步跻身第一梯队。
  以协会认可的权威基金评价机构之一、济安金信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评级结果为例,全市场共有36只股票型基金获得五星评级,银行系有9只,工银瑞信以5只数量保持行业第一,建信基金、招商基金亦各有2只产品获得五星评级,与其他5家公司并列第三。获评五星级的9只银行系股票基金,分别为工银创新动力、工银国家战略、工银生态环境、工银物流产业、工银战略转型、建信潜力新蓝筹、建信中小盘先锋、招商量化精选及招商稳健优选。

  而固收领域更是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传统强项”。以建信基金为例,在长期投资实践中,建信基金形成了纯债、中短债、固收+等较完整的固收投资体系,巩固住了传统优势。交银施罗德基金在固收+业务领域,基于对低波系列清晰的产品定位,以FOF、混合资产等多中形式发展。工银瑞信在产品布局、长跑实力上优势突出,海通证券截至三季度数据显示,工银瑞信固定收益类绝对收益十年期业绩排名居同业前1/4,展现出出色的长跑能力。
  今年以来,在市场震荡环境下,银行系基金坚持低位布局、逆周期发行。如交银施罗德逆势布局了六只权益基金,其中交银瑞元三年定开以近17亿的发行规模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开启费率改革后的首只公告成立的让利型浮动费率基金,是贯彻监管让利于投资者方针思路的积极实践。

举平台之力实现投研跃升

  经历了时间与市场的洗礼,仍能做到股债双优;这背后,依靠的是银行系基金公司行之有效的投研体系、一脉相承的投资理念与严格的风控体系。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举平台之力为投研团队提供支撑,使很多银行系基金公司在股债投资多点开花。
  在基金投资上,控制风险的能力与赚取收益的能力一样重要。交银施罗德基金要求每一位投研人员都要对投资保持敬畏之心:“先关注风险,再关注回报,出色的投资不仅是要追求高收益,更要规避大亏损。”这种理念深入人心,管理层极少在业务层面对投研团队进行干预。
  从招聘起,交银施罗德的基金经理和优秀的研究员就深度介入,在源头上严把投研团队用人观,采用一对一梯队式培养方式,重视在价值观、研究框架、投研文化等方面的塑造与传承,投研团队的长期业绩及可持续性是交银施罗德基金考核的重点。
  “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只有人才不断涌现,才能为业绩的百花齐放奠定基础。在人员培养方面,工银瑞信将“以人为本”做到了极限。工银瑞信采用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路径,即“行业研究员--行业基金经理--主题基金经理--全市场基金经理”的培养路径。先通过业绩归因,识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同时针对契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行业,前瞻性布局行业基金,随着优秀行业基金经理的能力不断拓展,再逐步培养为主题基金和全市场基金经理,实现人才能力与业务的匹配。
  “搭平台、立标准、建机制、引人才,能上能下,激发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建信基金的投研机制。为了让对行业基金的研究成为带动投研整体对核心赛道认知深化的引擎,建信设立模块化的考核机制,让投研人员对平台的每一种贡献都被看到;设立相对行业基准的超额收益考核机制,鼓励基金经理在行业β之上创造更多α;设立投研部门总经理联席会议机制,在跨部门层面搭建起沟通交流平台,提升统筹效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凡此种种,进取的团队氛围和良性的生态协同互为因果,使银行系基金公司的投研水平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也逐步形成了银行系基金公司较为完备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并涌现出多位优秀的基金经理。相信,蓬勃提升的投研能必将对未来的产品业绩产生正向促进。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