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庄道秋) 十年前,江苏省镇江句容茅山镇的袁相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民年收入不足5000元,村集体收入仅有3.2万元;十年后,袁相村是当地出了名的明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3万元,村集体收入达87万元,全部脱贫,还被评为江苏省级“水美乡村”。
是什么让昔日出名的贫困村变成了今天的明星村?日前,本报记者随江苏省委统战部组织开展的“全面小康·实践”基层行专题采访团走进袁相村探个究竟。
随着采访车辆驶入袁相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柏油路通向家家户户,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清波荡漾的池塘……漫步在村庄,犹如步入了水墨江南的画卷一般。
穿过村庄走进田间,高效生态水稻正在茁壮成长,5000亩榉树“同心林”枝繁叶茂……这都是村民们的“钱袋子”。
在袁相村的行政服务中心门口,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袁相村老书记戴绍白告诉记者,每天晚上这儿最热闹,村民们开心地跳着广场舞。
68岁的村民汤财喜对记者说:“我夫妻俩人现在每年在村里工作就有5万多元的纯收入,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是做梦也没想到,现在能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快乐舒心的日子。”
谈起村里翻天覆地的十年变化,戴绍白说这都得益于党的好政府,得益于“同心工程”实验区的建设。
2011年5月,镇江市委统战部联合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13家单位,选定袁相村作为统一战线“同心工程”实验区,集中优势让“同心工程”变成具有“造血”功能的“富民工程”。十年的薪火相传,十年的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精准帮扶之路。
从袁相村基础实施建设到产业引进发展,再到发展集体经济等,镇江统一战线各单位不遗余力。如,筹集300多万元资金捐献榉树苗,栽种面积1200亩,并成立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目前,袁相村榉树种植面积发展到5000多亩,苗木专业户20多户,带动1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今年,计划在袁相村种植180亩特色优质水稻品种,目前育秧工作进展顺利。
镇江市委统战部通过调查走访,联合统战系统各单位与袁相村委会共同确定了40户左右的贫困家庭,作为长期结对帮扶对象,每年根据家庭变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共计慰问500多户,发放慰问金200多万元。对最末端的贫困人员,设立因病致贫救助金和精准扶贫助学金,每年帮扶40名因病致贫家庭。
为加大扶贫力度,镇江市委统战部从2012年开始先后选派3名机关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推动茅山老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镇江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袁相村“同心工程”实验区第一任驻村书记徐建锋告诉记者,“同心工程”组织镇江的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从规划入手,对袁相村的道路、水利工程、水库扩容、重点河塘清淤、滚水坝修建等进行了一揽子“强基”大动作:投入860万元,完成10公里村主干道升级改造,加宽修复村内道路600米,新铺道路8条共2000米,整治中型水库1座,改造电站1座,清淤河塘12个,修建滚水坝4座,田间水渠、排灌沟5000多米,修复古建筑赞龙桥1座。除了基础设施建设,袁相村共投入260多万元用于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40余户村民的庭院围墙、破旧房屋改造,新增村庄环境绿化面积2500平米,增设照明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此外,镇江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人才优势,大力开展智力扶贫、技术扶贫,连续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活动,帮助袁相村建起“希望图书阅览室”,引导村民用知识武装头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致公党镇江市委会援建的“致富工程”培训点项目,累计培训青年农民100多人,帮助他们率先掌握现代信息科技,开拓电商销售渠道,迅速走上致富路。
戴绍白说,如今的袁相村已彻底改变当初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茅山脚下的明星村庄”、江苏省水美乡村,成为展示镇江市新时代统一战线精准扶贫的典范,受到江苏省委和镇江市委的充分肯定。目前,村委会正在筹备改选,候选人有“90后”,这充分说明村里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村民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幸福。
(责任编辑 鲍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