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织金县龙场镇民族村第一书记李洋:

不是把群众挂嘴上而是放在心上

2020年07月24日03:34来源:中华工商网 作者:张亚

  "刚来的时候吃辣椒,老痛苦了,现在我比他们还能吃辣。"7月17日,在民族村村委会门前初见李洋,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气息,皮肤黝黑,说起话来总是笑脸盈盈,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看就是外省人。交谈中,李洋显得很轻松,阳光、自信,胸有成竹的样子,难以看出丝毫"水土不服"的迹象。

  李洋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办公厅文档处的一名干部。2018年8月30日,刚过完25岁生日的他,就从北京来到贵州省织金县龙场镇民族村挂任第一书记。尽管来时已有三年工作经验,且自小在安徽宿州的农村长大,但真正要干好农村工作,李洋深知自己还有太多需要去适应、去探索、去实践。

 

从身体适应到心理失落

  告别都市生活,深入农村工作,就得入乡随俗。为了跟上当地每顿必吃辣椒的饮食习惯,李洋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基本适应。而身体好不容易适应了,心理却没能"跟上步伐","意外"接踵而至。

  "村里老人小孩居多,年轻人也没有朝气缺乏活力,关键对村里的工作还不太认可。"李洋本以为以村里现有的产业布局,发展应该不成问题,但才没多久他就发现:村民对产业参与度低,发展不积极。为此,他特意建了个微信群,将村里包括外出打工的一百多名年轻人拉到群里,希望能听听他们的想法。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大家谈的不是村里的发展问题,而是自家的利益问题。

  在离村委会不远处的村小学旁,有一条一米多深的排洪沟,沟内垃圾遍布,还时常发生失足落沟事件。在李洋的联系协调下,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捐资近10万元实施埋管覆土工程。可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附近的一户村民要求必须将路修到他家门口,不然就阻挠施工,为此还和村干部大吵一架。在一次村民会议上,村里的一名醉汉,突然闯进会场,将李洋和另一名干部狠踢了两脚……

  "干部来帮扶,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村民还不理解?"让李洋"意想不到"的事接连"上演",有朋友劝他:"你别折腾了,你还年轻,混完两年就行了。"但在李洋心里,这不是安慰,而是不被理解的孤独和失落。

  几经波折,"垃圾沟"终于变成了一条两米多宽的通组路。工程完工后,李洋自掏腰包,花了2100元立了块功德碑。

 

父母支持:为扶贫专门买了辆车

  民族村位于龙场镇东北部,距县城67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9.5公里,是全镇最为偏远也是人口最多的乡村,辖19个村民小组,全村户籍人口784户2914人。

  刚到那会,李洋每天往返县、镇、村之间,参加各种会议、走访贫困户、推动产业发展等,往来十分不便。驻村才两个月,得知情况后,父亲竟然从宿州给他买了辆国产新能源纯电动越野型车,并通过物流托运过来。

  "村子比较大,有辆车走访贫困户可以节省时间多走几户。"对于父亲的"慷慨",李洋欣然接受,他深知这是父亲对他扶贫工作的支持和鞭策。

  李洋说,自己20多年来对贫困的印象一直是小时候一家四口蜗居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家里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张大床。而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己的家庭情况也一天比一天好,为此,父亲一直感念着共产党的好政策。

  "我们了解到山区条件较差,设施比较落后,内心比较触动,就想尽绵薄之力。"不久前,李洋的父亲还为龙场中学捐赠了价值7万元的餐桌。

 

"龙凤"兄妹终于有了户口

  去年底,离开村里二十多年的王永秀突然带着孙子王帅龙和孙女王帅凤回来了。但大家只认识王永秀,却都不认识两个孩子。原来,王永秀老人随儿子和儿媳妇一直在江苏打工,二十多年不曾回来,两个孩子也是在江苏出生。王永秀老人说,已经有两年多联系不上儿子和儿媳妇了,她在江苏一直靠捡垃圾养活孙子和孙女,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带着孩子们回来的。

  看着祖孙三人居住在沦为柴房的一间破茅屋里,李洋通过协调,为祖孙三人租了两间板房,暂时安顿下来。但最大的问题是两个孩子八九岁了却一直没有上户口。户口,成了两个孩子上学的"拦路虎"。

  李洋多次找到当地派出所,希望为他们解决户口问题,所长有感于李洋的执着,带着他联系省公安厅,得到一个初步解决方案:找不到孩子的亲身父母,就没法做亲子鉴定,只能先给兄妹俩采血样,再到全国打拐系统排除拐卖嫌疑。

  李洋一边联系采血机构,一边为兄妹俩买来营养品、肉等食物,帮助他们恢复营养。

  最终,在李洋的多方协调和不知疲倦的奔走中,加上村委会和10名亲属的书面证明,派出所以"疑难户口"为兄妹俩落了户。办理落户的民警表示:可以说他们的户口是无从调查的,办这事的人真是费了很大的精力。

  "上个月我们开始上幼儿园了,现在放假了,老师说下学期我们就可以读一年级了。"哥哥王帅龙说,"我们都很想上学,奶奶告诉我们要感谢李书记!"

 

不是把群众挂嘴上而是放在心上

  "从那么'高高在上'的单位来,不会是来'镀金''过渡'的吧?"刚来时,有人私下这样议论李洋。但大家很快发现,议论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不仅不像是来'过渡'的,办事还很有一套,思路非常清楚,年纪不大考虑问题却很全面。"在走访中,李洋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不管是村民反映的大事小事,他都认真记录下来,并和大家商量解决办法。有干部坦言:"以前有些问题我们都觉得模棱两可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解决起来进度自己都觉得慢。但问题到了李书记这里,经他一分析解释,大家都觉得是那么回事,推进进度也快了很多。"

  民族村现有四大产业项目,分别是全国工商联捐赠160万元建设的经果林项目,全国工商联协调正邦集团投资80万元援建的养猪场项目、宝龙集团投资50万元的养蜂项目,以及恒大集团援建的养牛场。为拓展村民的增收渠道,增强参与积极性。李洋通过考察和走访,发现倒毛鸡养殖和土鸡蛋农村电商可行。从做规划方案到办理相关证件,他跑贵阳、跑毕节、跑县城,连续忙活了几个月终于将证件办齐,并打造了"讨瓦寨子"品牌。

  "他的党性原则和责任心都非常强。"驻村干部兼村支书孔磊对李洋不无佩服地说,"他不仅点子多,更可贵的是都能付诸行动,对产业规划了然于心。"

  "现在我们每周四下午都坚持集体学习,大家轮流上课。"对于李洋将以前在全国工商联的每周集体学习的习惯带到村里,刚开始很多干部还认为"本来时间就不够用,这不是多此一举嘛",行动上配合,心理上却不配合。但一段时间下来,以前心理上不配合的干部倒成了在行动上发言最积极的人。李洋还自编教程,让村里不会使用电脑的干部学会了电脑知识。

  这一年来,村里很多干部惊奇地发现:坚持集体学习,看似干工作的时间变少了不够用了,但是自己提高了,工作干起来也就轻松了!

  "他不是把群众挂在嘴上,而是放在心上,是真正走群众路线,为群众服务。"孔磊介绍,李洋非常有爱心,待村里的孩子就像自己的侄儿侄女一样。他喜欢运动,村里的孩子常来跟他一起玩运动器械,渐渐的,他早晨跑步,孩子们都要跟他一起跑。不久前,李洋还协调美团集团为村小学的300多名学生每人解决了两套校服,他亲自挑选质量和款式,一定要让孩子们穿出不一样的感觉。

  "最大的收获就是怎么跟群众打交道。"说到驻村近一年来的感受,李洋脱口而出:"不像以前的工作,一个电话或者几句话就交待清楚了,跟群众打交道,得先学会唠嗑,拉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