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姜虹羽】山光蘸绿,碧草成茵,蓝天碧水间,鳞次栉比的厂房铺设开来。走进生产车间,不见噪音和灰尘,来到中控室,工业互联网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卸料口、维修间、加料口等各处实时生产情况一目了然,生料熟料等产量、库存等数据图表清晰可见,烧成系统各设备压力、温度等详细参数精准到位,工作人员还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登录生产数字化管理平台,窑磨专家控制、安全环保等全部实现系统化管理……
在江西一家水泥生产工厂,水泥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应用已有两年多,为企业降低设备故障率10%、备件库存量5%、维修成本3%。这个如此智能的互联网平台搭建者,并非家喻户晓的"大块头"企业,而是一家深耕水泥行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可视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视化智能")。
以专注铸专长
如今,花园式、智慧化的水泥工厂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印象,近年来,在产业重组、转型升级、"双碳"目标等政策引导下,水泥产业走上了绿色智能发展之路,焕发出新活力,同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兴旺。可视化智能作为水泥行业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样尝到了时代利好。
"公司成立于2010年,创建之初,业务涉及通用设备、医药、制造业等多个领域,主要做节能系统,当时为了保证生存,有项目就去做,涉及的业务面较多。几年后,我们发现应该以专注铸专长,瞄定一个细分领域集中发展。"可视化智能董事贡红军介绍道,当时选择水泥行业,主要考虑到水泥行业生产工艺90%是相似的,规模化更好,可复制性更强,因此公司提供的产品标准化程度更高,对客户来说成本更低;其次,水泥是区域市场差异巨大的"短腿产品",上游原材料17%是石灰石,煤炭和电力作为燃料和动力占到成本的55%,生产能耗大,智能工厂系统可以立竿见影地为企业减员降耗。
在对市场的不断探索中,可视化智能舍弃了创建初期众多业务,专攻水泥行业,但是做节能还是智能?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6年,可视化智能董事长高维嘉提出,相较于渐趋饱和的节能市场来说,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公司需要考虑转型问题。于是,她召集公司高管和中层团队,一行人住到泰山脚下的酒店,进行为期两天的封闭会议,在众人激烈研讨后,终于达成了共识--舍弃节能领域积累的成绩,从零开始投入研发智能系统。
"转型智能系统是需要魄力的,这意味着我们要将庞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研发,对于创业阶段的小企业来说,压力很大。最终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我们下定决心,去选择这条艰难但有意义的路。泰山会议结束后,大家都看到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希望,团队中一些年轻小伙子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当晚便夜攀泰山,去迎接第一缕曙光。"可视化智能董事会秘书崔立新回忆道。
专注水泥行业,拥抱智能化,自2016年可视化智能科技确立发展方向后,便决心"沿着一条路走到黑"。转型初期,不熟悉智能化系统技术,便在西安组建起专业团队潜心钻研;不懂水泥生产工艺,技术人员就24小时"泡"在水泥厂学习;"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客户不多,商务人员便一家一家敲开门推介……
截至目前,可视化智能的系统产品在南方水泥集团、江西万年青水泥集团、金隅冀东水泥集团、中联水泥等多家水泥企业应用,智能工厂集成管控平台、安环管理系统、视频分析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不同智能化产品,累计在近100条水泥熟料生产线上得以应用。
以创新强信心
"春节假期一结束,我们就接到了数百万的大订单,对公司今年的发展预期,我们信心十足。"贡红军笑着说,这份信心不但来自于自家产品的硬实力,更来自于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
疫情以来,许多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可视化智能三年来业绩不降反升。2019年到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50%,合同额增长40%。"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迎合了国家导向、成为企业发展刚需。没有国家对水泥产业重组、绿色发展的引导,水泥工厂就不会上马我们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据此,公司2023年目标还是很乐观的,市场份额保平、营收略有增长。"崔立新介绍说。
对于一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说,上述业绩的取得甚是不易,这离不开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可视化智能科技公司董事邓全亮,曾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取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自2014年入职可视化智能后,便带领团队潜心钻研水泥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用部门同事的话说,"邓博士醉心于建设智能工厂,他对技术有种纯粹的追求,是发自内心地想推动水泥生产转型升级。这些年来,他不是在去水泥厂的路上,就是在水泥厂生产现场,每次进驻水泥厂,带的最多的就是各种专业书籍,硬是从一名水泥'门外汉'变成了行业专家,现在许多水泥工厂都要来听邓博士讲课呢。"
"所谓水泥生产智能化,要求生产线做到根据场景变化自适应运行。比如说生产过程中有原材料成分发生变化、燃料成分发生变化,系统可以自适应地调整来稳定生产过程,而不需要人员的干预。其次,智能化应该有明确的经济指标,不仅是把任务完成,还要低成本、低能耗地完成。"在邓全亮看来,水泥生产智能系统就像是导航软件,能够为用户选择最快速且最省油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深入水泥工厂生产一线,根据不同工厂情况和需求定制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在一次次摸索与创新中,可视化智能逐渐探索出几项独家核心产品,水泥生产线专家智能决策优化控制系统是其中之一。
"以往水泥行业生产控制以人工操作DCS控制为主,生产环节技术参数不稳定,导致产品质量标准偏差大、生产稳定性差、原材料能源消耗大、人工劳动强度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神经网络、系统辨识等技术,研发出水泥生产线专家智能决策优化控制系统,可降低工艺参数波动30%以上、减少产品质量标准偏差20%以上、烧成系统吨熟料节约实物煤2kg-3kg,吨水泥节电率为1%-3%,脱销系统节约氨12%,降低人工劳动强度80%以上,一条生产线投资回收周期在1.5年以内,减员降耗效果显著,市场反馈非常好。"贡红军介绍说。
以感恩馈温情
"这么多年来,我们靠技术硬实力和产品高性价比赢得市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贡红军介绍说,2018年,可视化工业能效分析系统被中国硅酸盐协会评为水泥行业最佳实用技术,2020年,获中国水泥行业智造先锋供应商称号。公司目前拥有资质荣誉50余项,研发团队60余人,知识产权80余项,发明专利3项,参编国家标准5项、北京市地方标准2项,获得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三级认证,是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移动、航天三院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尤其是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自2016年起,公司产品连续多年入选工信部技术产品推荐名录。2019年,我们同众多百亿企业同台竞技,最终胜出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建材行业唯一一家入选企业,收到了来自工信部的500万元奖励,一次性兑付到账。2021年获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入选首都蓝天科技工程,获得80万元补贴。"贡红军说。
据介绍,党和国家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扶持不仅于此,疫情期间,可视化智能所在的望京科技园区减免了其半年房租;金融助企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无需担保,银行贷款贴息补贴,最低年化利率仅为2%-3%,每年为企业节省了几十万元成本。
"党和政府的支持如同雪中送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温暖。在公司营收稍微稳定些后,便想着如何积极回馈社会。董事长高维嘉联合几位同学,成立爱帮慈善基金,多次赶赴甘肃、内蒙古、河南等地,资助山区、农村学子。在疫情期间,为园区街道捐赠消毒水、口罩等防疫物资,践行社会责任。"崔立新介绍说。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国内水泥生产线约有1700条。水泥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典型代表,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二氧化碳总量的13.9%。"双碳"目标提出后,要求水泥行业尽快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可视化智能锚定"专精特新",练就"独门绝技",为水泥工厂植入智慧脑。"我们体量还小,成长为'小巨人'企业仍需时间,但是有信心早日达成这一目标,为中国水泥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贡红军说。
(编辑 颜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