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成钰】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布局,传统优势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和"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天津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区位优势明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和新的图景。前三季度,天津民营经济增加值4798.3亿元,民营经营主体174.6万户,民营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9%。这一增长数据,是天津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体现了天津民营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也见证了天津市工商联在促进"两个健康"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成效。
"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及时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传递给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充分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见效。"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天津市工商联第一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是工商联义不容辞的使命。天津民营经营主体数量庞大,我们责任在肩,既要当好领航员,更要做好护航者。无论是政策落地堵点,还是企业创新痛点,都要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困、谋企业所需,把企业事当自家事。"天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郝树民铿锵有力的话语背后,是对工商联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
筑牢信念基石
奏响民企思想引领"主旋律"
"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郝树民表示。过去一年,天津市工商联以思想为舵,引领民营经济人士在时代浪潮中把稳航向,让理想信念的灯塔照亮企业发展之路。
"2024年以来,我们组织所属商会和企业家代表参加各类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和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家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展'牢记殷殷嘱托、传承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郝树民告诉记者,一年来,天津市工商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工商联系统形成合力,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激发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干事创业、投身改革的热情与活力。
"这些活动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也让我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我们要把这种红色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参与活动的企业家纷纷表示。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始终坚定信念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企业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
积极打造"青商行、爱行动"工作品牌,加大对爱心企业家结亲助学情况的宣传报道力度,引导青年企业家积极践行企业家精神;会领导赴商会企业进行集中宣讲,加强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帮助民营企业家更好研判发展大势、把握发展方向、谋划发展战略、坚定发展信心……过去一年,天津市工商联当好民营经济人士的"指南针",持续强化宣传宣讲,稳定预期信心,切实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我们先后邀请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以及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负责同志,为全市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作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服务民营企业政策宣讲,讲清当前形势、天津优势、发展大势,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动力。"郝树民回忆道,会议室里坐满来自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家,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报告。"报告结束后,很多企业家表示深受鼓舞,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郝树民认为,民营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要不忘回馈社会。"就像把养分注入土壤,滋养社会的繁荣,唯有如此,才能让发展的根基愈发深厚。"
先后49次赴青海、西藏、新疆、甘肃等地开展"光彩行"活动,累计2000多家企业参与公益捐赠、产业签约等活动;与阳光义工爱心社连续18年共同举办"手拉手关爱学子"公益活动,组织1600多位爱心人士与11000多名新疆班、西藏班学子结对认亲;聚焦就业优先战略,助力稳岗拓岗,累计近900家企业参与对接活动,提供岗位1.57万个……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在天津市工商联的引领下,天津民营企业家把企业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澎湃出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深化服务体系建设
护航民企稳健前行
企业家的"表情包"就是检验工商联服务的"晴雨表"。过去一年,天津市工商联不断优化服务效能,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
深化金融服务,组织召开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政会银企专题对接会、"银税互动"新举措暨"津心融"平台2.0版发布会;强化法治保障,联合公检法司等多部门召开全市民营经济法治建设推进会,开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项法治培训,创新设立"法官工作室";加强信用建设,印发市工商联所属商会信用评价指引,召开所属商会信用评价委员会工作会议、信用评价工作部署会、"津诚信商"品牌发布会……
"唯有以高标准为引领,民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脱颖而出,铸就金字招牌,实现从行业追随者到领军者的转变。"在郝树民看来,企业标准化建设指引着企业创新升级的方向,是引领民企走向规范化、精细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我们与市发展改革委共同举办第十三届天津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程发布会,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等,从营业收入、依法纳税、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个维度形成百强榜单,发布研究报告摘要,提供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去年,我们与市市场监管委、市发展改革委共同举办2024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暨民营企业品牌振兴与发展专题会议,引导行业自律,积极推动天津民营企业标准化建设。"
民企的"心上事",就是工商联的"上心事"。2024年天津市工商联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组织体制和服务机制,形成统筹联动的"3456"工作新格局,打造民企服务"快车道"。
据郝树民介绍,"3456"工作新格局,即坚持"市里来搭台、各区亮特色、基层多出彩"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区工商联和所属商会工作的全面统筹和具体指导,健全完善统战部、工商联、商会组织"三驾马车"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工商联、商会组织走进各区、园区、企业、高校"四个走进"系列"助力"活动,通过搭建政商企校交流沟通、互动互信、合作发展新平台,创新形式内容、统筹力量资源、注重解决问题、激发活力潜能;完善党政领导、政府部门、政法机关、金融机构、高校院所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五个机制",在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打通与税务、金融、统计、发改等部门数据壁垒,建立全市重点税源民营企业、重点产业链纳税前20民营企业、上市及后备民营企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上下游企业、重点监测民营企业、投资重点项目民营企业等"六个清单",按属地原则开展常态化精准化联系服务,培育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协调推动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助力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密切关注与悉心呵护民营企业发展,是工商联的分内工作。"郝树民告诉记者,天津市工商联当好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协作的桥梁纽带,精准把握民营经济发展态势,传递民企声音。"坚持每季度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家问卷调查工作,掌握企业发展动态与运行状况,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专题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这一举措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锚定改革方向
善作善成,激发工商联活力源泉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只有不断深化工作机制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需求,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助力民企在市场的浪潮中破浪前行。"郝树民称,"深化推动工商联工作机制改革,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沟通机制,让工商联的运行更加高效流畅,能够迅速响应民营企业的需求,及时传递党的政策温暖,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扬帆远航。"
"过去一年中,我们开展商会组织、会员数据、执委队伍统计工作,通过数据录入、走访调研等形式,梳理信息,摸清底数,实施动态管理。"郝树民说。
制定印发《天津市工商联组织建设工作五年规划(2023-2027年)》《天津市工商联"四好"商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目前正在修订《天津市工商联所属商会管理办法》。2024年,天津市工商联在深化所属商会改革发展中,就规范商会行业管理部门等事项开展商讨研究,加强商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明晰界定市工商联所属商会范围,推动工商联所属商会向中国特色一流商会的建设目标迈进。
"加强商会党建工作,是推动商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于关键处发力,2024年天津市工商联加大在工商联所属商会组建党组织力度,做到应建尽建、设置合理、运行顺畅、动态管理。指导所属商会党组织把活动融入商会业务活动、日常管理、文化建设,结合商会组织特点,采取小型、灵活、务实的方式开展,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数字化是工商联创新服务的"新引擎",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平台,驱动信息互联互通,让服务精准触达每一家民营企业。"我们把数字化建设作为工商联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郝树民向记者介绍,2024年,天津市工商联注重以数字赋能提升工商联的工作效能,按照服务、联系、工作一体化的标准,成立工作专班,统筹项目推进,加快"网上工商联"建设,推动实现工商联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协作。
走过不平凡的2024年,迎来充满期待的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新的五年规划呼之欲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向前。"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牢记工商联使命任务,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创造新的辉煌。"郝树民说。
(编辑 牛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