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移”来神笔

一个“移民城市”的扶贫搬迁故事

2020年04月27日11:04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刘可

  四月的三秦大地,春意盎然。在陕西安康平利县的搬迁户汪显平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陕西调研中,正是在平利老县镇锦屏社区,和汪显平一家老小亲切围坐在一起,唠了很久的家常。

  汪显平告诉习近平总书记,以前在山里,住的是土房,走的是山路,干啥都不方便,搬到社区后,还能照顾老人,过上了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强调"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但"乐业才能安居",搬迁解决了基本问题,后续扶持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记者观察到,汪显平住的是三室两厅的楼房,夫妻两人在社区工厂就近务工。记者了解到,正是"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让平利县的锦屏社区累计顺利安置搬迁贫困群众1346户4173人。

  汪显平一家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户。但汪显平所在的平利"社区工厂",却被国家扶贫办评为"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作为"最有效、可复制"的就业扶贫模式,"社区工厂"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搬迁后续脱贫经典案例,两次以《政策指引》形式向全国推广。

 

"移"来之笔

  说到社区工厂,不得不提安康的移民搬迁。

  "贫困人口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全省第二、易地搬迁人口居全省第一……"作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这几个数据谁看谁头疼。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安康的攻坚任务显得异常艰巨。

  安康很早之前就是"移民城市"。地处陕、鄂、渝三省交界,本应五省通衢,但因地处秦巴腹地,交通并不便利。这个地名的由来并不"安康",最早始于西晋,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了个"万年丰乐,安宁康泰"的名,那时起就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千百年来,资源匮乏、水患频繁,恶劣的自然条件让老百姓的生活一直与穷困相伴。

  如何短期、有效地让散乱在各个山区的群众同时脱贫?神来之笔便是"扶贫搬迁"。

  "我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在2019年的时候全面达标,建了10多万套安置房,小区道路1086千米、垃圾污水处理设施3361个、学校629个、医疗设施636个,占全省40%的5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部实际入住,繁重的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安康市扶贫办干部刘伟向记者介绍说。

  将房子建好让农民搬出大山,只是移民搬迁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如何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集中安置社区,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最终目标?还得就业说了算。

 

"就业扶贫"新模式

  在安康市脱贫办、安康市工商联和安康市白河县工商联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了总书记在平利老县镇调研过的几家乡镇民营企业负责人。

  顾芝红,50岁,浙江绍兴诸暨人。2019年5月,通过安康平利县招商引资来到老县镇开办袜子厂。从投放100台织袜机开始生产,先后又在洛河镇、广佛镇、西河镇创办了分厂,企业年产值3000万元,带动近200人就业,其中三分之一为当地贫困户。工人月平均工资在1500元以上。"我们的产品销售到欧美、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年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但今年因为疫情,主要转做内销,以网络直播和电商平台销售为主,月销量45万以上。"顾芝红对记者如是说。

  洪玉桃,53岁,安徽滁州天长人。2018年12月,通过招商引资来到老县镇开办毛绒玩具厂。

  "选择在这里办企业,主要是因为安康市提出了打造'中国毛绒玩具产业之都'的目标,出台了鼓励毛绒玩具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县上在水电、房租、员工培训、带动贫困户就业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很大。"洪玉桃对记者说,"今年由于疫情,欧美订单基本停止,现在仅有俄罗斯部分订单在生产,销售'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我们年生产毛绒玩具70万个,年产值在1200多万元,目前有工人50人,其中贫困户15人,月工资在2000-4000元。政府新建了标准化厂房给我使用,下一步我们会同时在兴隆镇和城关镇开办分厂,老县镇为总厂,辐射周边乡镇,再招工100人左右,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

  平利县按照"移民搬迁建社区、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的思路,采取"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家庭"的模式,用最大的招商力度、最优的投资环境、最强的扶持政策,广泛吸引平利籍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兴办社区工厂,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新模式。

  截至记者发稿,平利县共发展有83家社区工厂,累计吸纳就业6000余人,人均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重点是让搬迁群众过上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生活,实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稳定就业、稳定脱贫"的目标。

  记者观察到,以平利县为例,安康市积极探索实践产业发展、就业服务和物业管理的"三业"统筹模式,充分调动了市场主体参与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和服务,构建起"政府减负、农民增收、多方受益"的共赢格局,有效破解了"后搬迁时期"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和融入发展难题。

 

老板回乡帮老乡

  "帮钱帮物,不如帮忙建个好支部",以党建促脱贫是安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制胜法宝。早在总书记调研时"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火遍网络前,安康市便把"党建促脱贫"实实在在用了起来。

  2018年3月,安康白河县中厂镇新营村党支部换届中,47岁的陈锦兵高票当选为支部书记。这位村支书背景很特殊,在此之前的一个月,他还是领着年薪20万元的广东佛山科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当地政府在了解到他既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又很关心家乡后,请他回来帮助家乡发展致富。

  "我当选这个书记,是真正想为家乡做点事,让咱乡亲们腰杆硬起来。我是党员,带领乡亲实现整村脱贫,是我的使命和价值。"陈锦兵对记者说。

  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他暗下决心要干出个样来。"企业化管理"是他多年行商的风格,上任后,支部定期每周召开支委例会,定期开展党员活动,从落实组织生活上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第一个党日活动就主动联系了包联部门县委办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还邀请到县委办主任深入新营社区给老党员们讲党课,大大加强了社区党的建设,也增强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

  "你与群众有多亲,群众才能与你有多近。"新营社区村民迄今都记得白河县连下暴雨那次,中厂镇成为了洪水与泥石流的重灾区,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陈锦兵沉着应对,立即组成抗洪抢险工作队,分三路开展巡逻查灾,当陈锦兵走到村民段昌志家,看到洪水已冲入猪圈,猪都漂了起来,眼看就要被洪水冲走,便立即找来竹竿、绳索,赶在下一个浪头来临前把猪拴在安全地带。共产党员黄绪兵暴雨中组织受困群众转移,在不知深浅的淤泥中,他与黄绪何、闻显平几名群众多次往返,将受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出来。"外面一片漆黑,电闪雷鸣的……要不是支书组织的救援及时,估计我早没命了!"一名被转移80多岁的五保老人噙着泪说。

  灾后1天之内,村内所有冲毁道路、电力设备、饮水设施全部抢修到位,陈锦兵这种以身作则、冲在一线的做法深受百姓称赞。慢慢地,村民们也渐渐地对他熟悉起来。

  "他还给村里修了幸福院。"新营社区老党员王发明对记者说,凭借村上的经济条件,以前根本不敢有建起幸福院的想法。陈锦兵当选支书后,二话没说自己掏出一部分资金,并凭借个人的社会关系让几位老板进行了无偿捐赠,最终凑齐了资金,幸福院正式动工。

  安康市委组织部部长高晶华说:"建立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有了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带头人,就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就能把党员集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记者了解到,在脱贫攻坚战中,安康市委、市政府特别夯实了"四级书记"抓脱贫责任,把"四支队伍"拧成一股绳,各级累计选派3276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13046名干部驻村帮扶,市县1144个单位、1216个企业、105个社会组织参与帮扶,全市所有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

  "在脱贫攻坚主阵地,各级书记、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万余名干部职工全身心投入,他们用责任、奉献和夜以继日的工作,温暖着每一个贫困群众和村民的心。"安康市市长赵俊民如是说。

  据安康市脱贫办统计,攻坚战打响以来,安康全市992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生态友好型产业为主导的"5+X"特色产业精准覆盖到户。培育发展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277家、现代农业园区1039个、专业合作社6000个、家庭农场2292个、产业融合示范点32个,产业扶贫累积受益达20.03万户68.77万人。587家新社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上万个贫困家庭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安康脱贫攻坚全域摘帽来之不易,数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破题攻坚,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良好战绩。但我们也知道,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应该高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丰硕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康市委书记郭青如是说。

   

(责任编辑 鲍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