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诚信还债”故事

3年还款39次共1120万元 涉及的57起欠债官司已结案46起

2019年04月02日10:44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吴浩 通讯员周英胡学英

  3月25日,身着蓝色工作服的赵璇像往常一样,拿着10.5万元的支票,到湖北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归还借款。3年来这已经是他第39次来到这个地方了。

  尽管近段时间来接受了不少媒体的采访,但赵璇坐在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面前时,仍露出满脸的局促和不安。那份焦灼,自从5年前公司因借款发展欠下2000万巨款后,就同他如影随形。
  2015年,对赵璇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一年。记者在他的微信朋友圈看到,所有的动态截止到2015年10月22日,微信封面签名:高调工作。之前的动态,也都是一些舒缓心情的音乐。
  今年38岁的赵璇是武汉市汽车工业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公司,为金龙客车、东风电动车、超龙客车等整车厂提供电器配件,占有了武汉公交车电器配件市场八成份额。
  "现在回头看,我那时候有激情没经验。对企业发展认识不清晰,以为快就好,忽略了战略思维。其实稳一点就不会出问题了。"赵璇平静地说。2009年,武汉汽配公司从银行贷款600万扩大规模,员工由30多人增加到170多人。
  "主要用于研发。开始想得太简单,我们有利润,加大研发投入可带来更大收益。于是,本来需要500万干的事,我100万先上去再说,然后找银行贷款,找机构和个人借钱。导致后面缺口越来越大。"
  拆东墙补西墙也难以为继,资金、管理渐渐爆红灯。至2015年终于绷不住了,此时的借债由150万元"滚"到了2000余万元。
  2015年5月,117名债权人将武汉汽配公司告上法院,封设备,抢车辆,有人甚至动了手。公司无法正常运转,发不出工资,职工炸了锅。"欠这么多钱,再也翻不了身了,把大家都害死了。"赵璇现在想来都有点怕:"你是没见过,那么多人一起来逼,喊打喊杀的"。6月,公司不得已而停产。
  从昔日优秀民营企业家沦为人人喊打的欠债人,时年34岁的赵璇焦头烂额,不知道要做什么。父亲也被他的事搅得无所适从。他们父子二人从街边买来老鼠药,服毒自杀,万幸的是,老鼠药是假的。在医院洗了两天胃,父子二人出了院,风言风语又来:"耍套路,诈死,就是想赖账。"谈到这段经历,赵璇眼眶不禁一红,他不经意地别过头去。
  妻子受不了,离了婚,赵璇被逼无奈跑到外地躲了半年。他天天窝在房间里看电视剧《党史》、《阿信的故事》。最后,他发现,电视里的大多数成功者都犯过错,最后经过调整才重新走上正途。
  "调整很艰难,没有人愿意帮你。但是,我还年轻。仔细算了算,公司有核心技术,有订单,只要熬过这次危机,东山再起也是有可能的。"不甘心的赵璇又回到了武汉,试着通过卖股份、卖技术、卖资源,寻找合作伙伴,欲东山再起。可有意者一听说企业欠债两千万,法院要查封,都打了退堂鼓。更有甚者,打着谈合作的幌子来"偷"技术。"开价30多万要买厂就算了,让我们把核心技术亮出来,要技术人员。没办法,明知道别人别有所图也得试试看。我现在要感谢当时没有买我公司的同行,才会成就现在的我。他们看了技术,回去还是没搞出来。"赵璇说。
  9月,公司顶住压力开始恢复生产。12月2日,法院宣判武汉汽配公司必须偿还欠债后,执行法官徐文娟找到赵璇,赵璇以为这下完了。
  债务上千万,一旦强制执行,武汉汽配公司只能破产。谁知徐文娟在全面调查公司情况后告诉他,建议企业暂不破产,边生产边还债。她说,武汉汽配公司的用地、厂房是租用的,设备折旧卖不了多少钱,破产,债务双方都会血本无归。武汉汽配公司有核心技术,有拳头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如能继续经营,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还债,对双方更有利。
  当天,在协商征得债权人和法院执行局同意后,徐文娟对汽配公司的厂房、设备进行了活封,活封期间可以生产,同时与赵璇约定,汽配公司继续经营,每月收入拿出一部分还债,5年还清所有欠债。
  悬在头上的巨额债务危机终于得到了缓解,更让赵璇想不到的是,作为执行法官,徐文娟竟主动帮助他这个被执行人还债。2015年12月底,首次执行期到,得知武汉一家车厂拖欠武汉汽配公司5万元货款,徐文娟冒雨赶到该厂,通过法律途径及时追回欠款,执行了债务,他把这5万元发了员工工资使得工厂得以维持生产。此后,徐文娟隔三差五与他联系,询问经营和资金情况,尽力相帮。
  让赵璇感动的,还有公司最大客户--武汉公交集团18年的不离不弃。他介绍,当年2月,公司中标了武汉公交集团的一项业务。事情发生后,他主动找到武汉公交集团坦白了自己的窘境,希望公交集团相信公司,能给公司继续履行合约的机会。没想到的是,武汉公交集团选择了继续信任并合作。"从出事到现在,和武汉公交集团的合作金额达到1000万元。作为国有企业,他们对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重新恢复经营功不可没。记者你得写下来,我们不能忘了他们。"赵璇向记者恳请道。
  与此同时,武汉市开展"双万双联"(即万名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活动,硚口区审计局、税务局、法院等单位干部,也与赵璇经营的武汉汽配公司结成对子,实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渐渐的,公司经营有了起色,还债额也从最初每月一两万,增加到现在的近30万元。2015年12月至今,武汉汽配公司共还款39次,每月按时还款,共1120万元,涉及的57起欠债官司已结案46起。
  目前,公司员工又恢复到30多人的规模,记者电话联系赵璇父亲赵先元时,老人正和工人们一起在磨床车间工作。"我和他都要干活,很多事我们都自己干。减成本",赵先元说"我们生活方面也特别简单,吃喝都是次要的,精神压力比以前小多了。干点活不算什么。"
  赵璇是不幸的,在正当年的时候,从意气风发的企业家成为负债累累人人喊打的负债者,他这几年所经历的种种,让他看透了人情冷暖感受到常人不可想象的精神压力,家庭破裂、与老父亲喝药寻短见。
  然而,他又是幸运的,最终他通过自我调整战胜了自己,成为诚信还债的有责任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家。他幸运的是碰到了徐文娟这样的好法官,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给予他帮助,协调其他司法机构,顶住压力保障公司生产,维护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可贵诚信。幸运的是,金融机构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并未抽贷断贷,让他用时间赢得企业生存空间。幸运的是,武汉市工商联和其他政府部门,也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持,让岌岌可危的民营企业得以盘活。
  "诚信的建立需要各部门的合力支持。哪怕有一个部门逼得紧我也不可能有今天。"赵璇认为。  (责任编辑 程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