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景亮记者孙智)32年前,马文莉曾对自己说:“走出去了,就再也不回来。”
21年后,马文莉食言了。
今天,在马文莉看来,2009年那年再次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辽宁省辽阳县隆昌镇郭家村,无论是漫山遍野的雪白梨花,还是堆积如山的滞销南果梨,都让自己没理由不回去。
隆昌镇位于辽阳县南部,地处千山南麓的双塔岭脚下,群山环绕、风景秀丽。“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村庄与河滩。一分田里种庄稼,八分山上林果蚕”是对当地自然情况的真实写照。而独特的气候特点、土质结构、雨量分布等自然条件,加上当地300多年种植南果梨的历史,也让当地80%左右的农业劳动力从事水果种植相关产业,隆昌镇也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南果梨之乡。
“从摘果到销售不能超过25天。错过这个时机,果子就得烂在农民自己手里。”即便离开土地多年,但对农时农事,马文莉却并不陌生。
虽被命名为“南果”梨,但南果梨却是北方辽南地区土生土长的特色水果。因肉质细腻、酸甜多汁,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锌、铁、钾等物质含量极高,素有“梨中之王”的美誉。只是这“梨中之王”十分“娇贵”。
南果梨的鲜果不能立即食用,需要储藏1到2周。因为南果梨的淀粉酶在鲜果期时活性最高,为不影响品质,存储时,需待鲜果梨皮刚刚变黄,且带有香气,但果肉并未变软时冷藏,0℃为宜,可存储1至3月。存储期间,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果肉或是果心褐变,既影响外观,又影响口感。
“山坡上大片大片的南果梨树林,果子个头大,表皮已黄透,卖相极好,但大家伙儿却愁眉不展。”农户增产不增收,马文莉看不下去了。于是,回到家乡的马文莉,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帮助农户解决南果梨的滞销问题。
当时的马文莉认为,帮助农户解决南果梨滞销问题,一是广开销售渠道,从过去单一的客商进山收购,转向多条腿走路;二是开展深加工,解决南果梨不易保存,销售期短的难题。
无论走哪一条路,都要先迈出第一步。马文莉迈出的第一步是自己先收购了大批南果梨。那一年,当地产果8000万斤,马文莉收购了5000万斤,先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当年,损失了多少,马文莉已经记不住具体数字,只记得起初,厂区上空飘荡着南果梨独有的香气,后期香气则逐渐变淡,变质。
从第二年开始,马文莉同当地农户签订包销协议,由马文莉出资提供前期种植的资金、肥料和技术指导,后期成果后,马文莉按协议价全部收购。参与包销协议的农户从最初的50户到200户,一直到后来的2000多户。
适合种植南果梨的不仅是隆昌镇,还有辽阳县整个东部山区。听闻有人愿意出资包销,隆昌镇周边的一些农户也加入进来。后来,甚至发展到,果子摘下来以后,有的农户不打招呼,就直接把果子送到马文莉的厂区。
为了能够消化掉当地日益增长的产量,马文莉一方面发起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南果梨协会,带动产业向标准化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南果梨深加工的研发。
南果梨吃起来香甜可口,做成果汁却寡淡无味。如何攻克这一难题,马文莉想尽了办法。
马文莉自己没有科研团队,就找到了一些科研院所,但始终没有什么理想的结果。
始终坚信南果梨是块宝的马文莉却较上了劲,将整个研发团队邀请到隆昌镇,依托自己的辽宁玉龙饮品有限公司,从开发当地的无污染水源,生产“马氏神泉”品牌系列饮用水,转向研发南果梨果汁和南果梨酒。
目前,马文莉的辽宁玉龙饮品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饮用水系列、南果梨发酵汁、南果梨酒等多个系列近40个不同品种的完整产业链,极大缓解了当地南果梨滞销问题。与此同时,企业用工常年保持在200人以上,有效解决了周边农户的就业增收问题。
2016年起,马文莉同当地7个村的561户农户签订了产业扶贫协议,并以贫困户为单位,与辽宁玉龙饮品有限公司、隆昌镇政府签订《精准扶贫资金入股三方协议》,明确了各自的权利义务,以及资金的划转与使用等,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安全。2018年,实现户均增收近万元。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隆昌镇,了解这里的南果梨产业,自2015年起,马文莉自己掏腰包举办“梨花节”。
5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隆昌镇。“梨花节”也在推动当地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的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 姜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