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商界大佬们讲和母亲的故事

2017年05月23日15:57来源:商学院

编者按:每个母亲平凡中自有不凡。每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母亲,商界大佬们亦然。她们用自己的品格和智慧铸就了大佬的个性,为他们埋下成功的种子。

 

一、李嘉诚:母亲的一个故事让我学会诚信

 

1957年岁末,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公司总部由新莆岗搬到北角,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

 

李嘉诚把从意大利偷师学艺回来的塑料花生产技术应用上,一时间生意火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情况。结果许多客户对低质量的产品要求退货,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塑胶厂顿时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这天,母亲庄碧琴叫李嘉诚:“儿啊,给妈妈泡一道工夫茶。” 李嘉诚用地道的凤凰茶给妈妈泡上一道潮州工夫茶。 庄碧琴吩咐李嘉诚坐下来,品了几口茶后,问:“你认识老家开元寺法号叫元寂那个住持么?” 未等李嘉诚回答,庄碧琴继续说道:“元寂年事已高,希望找个合适的接班人。候选人是他的两个徒弟,一个法号一寂,另一个法号二寂。” 李嘉诚静静地听着母亲说,并不插话,只是给母亲满上一杯工夫茶。

 

庄碧琴呷了一口工夫茶,又接着说:“元寂把这两个徒弟都叫到跟前,说:‘我现在给你俩每人一袋稻谷,明年秋天以谷为答卷,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我的接班人。’第二年秋天到了,一寂挑来满满的一担谷子,二寂则两手空空。元寂却当众宣布二寂担当接班人。” 李嘉诚打断母亲的话:“不是说好谁收获的谷子多,就选谁当接班人么?” 庄碧琴笑了笑,说:“是的。

 

一寂听了,不服气地说:‘分明我收获了一担谷子,二寂颗粒无收,怎么能够让他担任住持啊!’元寂微微一笑,高声地对众人说:‘我给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滚水煮熟的。显然,二寂是诚实的,理应由他来当住持。’于是,众人悦服。” 庄碧琴忽然话锋一转,“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了。”

 

李嘉诚听罢母亲的话,深有感悟。不久,李嘉诚的诚信打动了银行、供货商和员工,形势因之好转,危机成就了商机。李嘉诚从此在商界站稳了脚跟。

 

二、柳传志: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曾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谈起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性格、创办公司方面的影响:

 

妈妈特别善良,困难时期,所有人家都陷入饥饿之中,吃饭时,妈妈总是默默地把饭分成几份,自己留最少的一份,尽量把有营养的和多的留给父亲和孩子们,特别是我。因为我那时马上就要考大学了,总觉着吃不饱。

 

记得那时父亲到香港开辟一片事业,家里为照顾父亲请了一个阿姨。每天早晨,为了让阿姨休息好,母亲会先起来把荷包蛋煎好。过年过节,要先给阿姨、司机、大夫包好红包。我们在爸爸身上学到正直、求实、诚信,在妈妈身上学到善良。

 

我上初中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妈妈在中国银行秘书室工作,我要大量地读课外书,妈妈就一本一本地为我借。妈妈在贸促会图书馆时,开始有意识地为我挑一些书。我除了看一些如《青春之歌》那样一类提倡看的书外,还看一些历史书,一些文学名著,如《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基督山恩仇记》等,像杰克·伦敦的,像大仲马的书,我都爱看。后来她管图书馆时,一拿回来就是三十来本,基本是她拿什么我看什么。妈妈说:“就知道老大要看书,吃不上,就满足他看书吧。”

 

现在一般人愿意请我讲些事情,认为我讲演逻辑性强,也挺生动,那是受妈妈的影响。记得1952年前后,没有谁重视讲演,但是我妈妈重视。她鼓励我在课堂上举手,让我觉得讲话没有什么可害臊的。也许是因为她在抗日战争时期看到了宣传的力量,因此她对我说:“你应该有讲演的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她平常是很好静的人,但1949年我们刚从上海搬到北京时,我大概5岁左右,所在的贤宁小学要开一个庆祝会,竟然邀请她作为家长讲话,她还就答应了。开会时,看到妈妈走上主席台,把我吓一跳。后来想,她那是要给我做样子。

 

我妈妈有一个特长是学各地方言,学得惟妙惟肖。学陕西人说话,学唐山人说话,听了就能学。我今天也喜欢学各地人说话,说个陕西话、湖北话,都受她的影响。有讲演能力,办公司就能把话讲好,让员工有士气,有利于带好自己的队伍。所以说,有讲话能力还是挺重要的。

 

但是,对后来的我和我的父亲,妈妈就不再鼓励我们讲话了,总是让我们悠着点儿,让我们和同事之间、和周围人处理好关系。她认为想要把事情做好,要先想别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人家起什么作用,如果有出头露面的机会,就要先向后退,多让给别人。

 

联系到联想,我是主要创始人,但和大家共同分享联想的股份,我在其中只占2%左右的股份,我觉着这和妈妈对我的影响分不开。

 

妈妈公私分得清楚,记得父亲1984年到香港创立了一家专利公司,直到现在这家公司也仍然是香港最大的一家专利公司。公司有一座大的住宅楼,员工大多数都住在楼里。可在那里,父母只住一套六七十平方米的小房子,有时我去看他们,晚上就只能住在仅能睡下我一个人的客厅里。

 

随着事业逐渐做大,爸爸有时因工作允许想带妈妈到国外去走走,妈妈却总要问清是不是经过对方允许、费用是不是公司出,如果公司出,妈妈绝不会去。这对于我很有触动。我在香港办公司时,她一度担心我爱钱财,后来看我对这方面根本不在意,看我和香港人都是公事公办,才放心。即使这样,她对我也总说我爸爸公私分明,表现出她内心的那种自豪感。她就是这样,对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刻意的教育,都是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

 

三、王石:13岁时让我远行,一点不担心我登珠峰

 

我名字中的“石”,是母亲的姓。我母亲是辽宁义县人,锡伯族人。锡伯族是一个著名的铁血民族,身为8个子女的母亲,她对儿女的管教向来很有气魄。

 

我读小学时,就被母亲委派带着弟弟、妹妹,千里迢迢从郑州到东北去看姥姥。我至今印象深刻:在郑州火车站,父母把我们三个送上火车,拜托一下列车员,告诉他们这些孩子在哪儿下,转身就走了。我当时也就13岁,带着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摇椅晃就踏上去姥姥家的旅途。

 

等我们一路晃到锦州小站,两天时间过去了,距离姥姥家还有十几公里的野路,我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仅仅凭着上一次来过的记忆,还要赶时间,因为如果天黑了就麻烦了。当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本来应该下午三四点就到姥姥家的,结果三个孩子一直走到深夜12点。

 

我姥姥在家急得不行,唯恐村外的豺狼把外孙们给劫了去。这次行程实在要命,一到姥姥家,我就困了,一口气睡了两整天。这次以后,母亲每个暑假还是放心地让我们自己回姥姥家。

 

后来我登珠峰,家里人都很担心,唯独母亲表现得非同一般。当时央视的记者采访她,问她是否担心我的安危,老太太泰然回答:“不担心,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当兵、读大学、开公司、登珠峰,每一个阶段都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我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过,母亲以她一贯的坚强告诉我,人只要不被困难打倒,就一定能打倒困难。

 

四、任志强母亲:要求我只能干国企

 

回忆起母亲,任志强语气平缓。“我的母亲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太太。”他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是,当红卫兵冲到家里来时,母亲手握着刀拦在门口,保护背后的儿女。

 

他还记得当时缺粮,家里一碗饭要用筷子分成两半,每人半碗但,“我母亲下筷子是斜着划的,这样表面上看是两半,实际上我的一半饭量比她多。”

 

任志强说:“我母亲她不允许我干个体户,她认为只有干体制内的东西才是为人民服务的东西。女孩子穿的花花绿绿,她就说你怎么那么腐败。我妹妹女儿结婚的时候,穿着很漂亮的衣服,她就觉得我不能跟你坐一个车,我母亲她老是穿着恨不得打着补丁的衣服,我们要给她买一件衣服,她就问多少钱?200块钱我 们就说20块钱,要不然她就不要了。”“这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能理解他们这代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是我们现在的孩子可能理解不了我们为什么这 样做。”

 

任志强之所以在国有企业做了许多年,是因为“我母亲一定要让我做国有企业”、“我觉得尽孝也是主见”。

 

五、俞敏洪:被妈妈逼着参加三次高考终进北大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他能够上大学,是因为母亲。母亲曾逼着他参加三次高考,最后终于考进北大。

 

俞敏洪曾说:我能够上大学,成为老师,是因为我妈。从小我妈就说在农村一辈子太苦了,最后能够当个先生最好。先生在农村人的嘴里就是老师的意思。

 

1978年,中国迎来了第一次高考,俞敏洪英语考了33分,他死心了,回到农村种地,但妈妈却不死心,听说家乡的一所中学缺英语老师,拼命求校长,硬是把他塞进学校去当了代课老师。当时,俞敏洪16岁,勉强能够背完26个英语字母。

 

第二次参加高考,俞敏洪又落榜了。

 

第三次,俞敏洪本来打算放弃高考了,但妈妈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高考英语补习班,就拼命在城里请人帮忙,把老师感动得要死,后来不得不收下了我。回来那天晚上,下了大暴雨,母亲在回家的路上几次摔进沟里。

 

拼命了一年以后,俞敏洪终于走进了北京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母亲把家里的两头猪全给宰了,让全村人足足吃了两天。

 

六、张亚勤:母亲给他“放飞的爱”

 

现任百度总裁张亚勤,曾是中国科技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加入百度前,曾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等职。20085月母亲节前夕,他曾写下《放飞的爱——母亲和我》,该文被收录入其所写的《变革中的思索》书中。下文为摘要。

 

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母亲永远都处于我心中最明亮的位置。我知道,若没有她,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都是在她的培育下逐步磨炼和慢慢形成的。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这同母亲的引导分不开。她常说:“学习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要用愉快的心态去对待,要学会去享受学习中的快乐。”所以母亲常用讲故事、说儿歌等一些有趣的方式来提高我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母亲还注重培养我良好的学习方法,教我应该如何学习、复习不同门类的知识。她说:“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事半功倍。”她要求我学习前要做好准备,一旦坐下来就要进入学习状态,快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不许边学边玩。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自学能力需要漫长的过程和不断的坚持。母亲在我的成长中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做了大量细致和具体的指导。

 

在平时的言行中,母亲让我学会尊重他人。记得八岁那年一天的下午,路过一家邻居门口时,我悄悄对母亲说了人家的短处——当时我只是随口说了一两句,也没有别人在场,但母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一顿,并给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她说:“要善待别人。人有短处不能揭,人有私不能说。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从来都不会把她的意见强加于我。她会认真听取我的意见,但要求我讲清楚理由。理由对了,她会听我的;理由不对,她会说服我,但从不包办。比如,在填报高考志愿上,我和母亲意见有了分歧。她的意见是,为保证录取起见,除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外,再报本省的两所重点院校。我不同意,只想报一个志愿“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母亲听完我的想法觉得有理,最后还是按我的意见办。

 

她不会把我捧在手心,许多事情总让我自己去做。还说:“学会独立,才能放飞。”从小我就受到这方面的锻炼。在上小学和中学时,我家很多与外界打交道的事,母亲都尽量交给我去办。交代任务后,又问我这件事该怎么办。当我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不足的地方她就补充一下。

 

小时候我常一个人乘火车去外地。母亲说:“男孩子,就要到外面跑跑才能独立,才能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我经常一个人坐火车往来于太原到晋南的姥姥家,从来不会害怕。

 

那年上大学,我才十二岁。转移粮食和户口关系、买火车票、托运行李等许多事情,都是我自己办理的。虽然有母亲陪着,但她从不出面,只是提醒我不要把证件丢了。有趣的是,在办理行李托运时,工作人员说:“叫大人来办,小孩儿不能办。”坐在稍远处看管行李的母亲这才上来说:“他能行,让他办好了,我不会写字。”工作人员无奈,只好让我办。

 

在科大少年班里,满眼望去都是“神童”。三十多个学生里,我年纪最小。那届少年班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掀起了一股“神童”热。母亲很清醒,她不让我接受采访,希望我不为“名”和“誉”所迷惑。

 

(责任编辑 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