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全力以赴,2025年交付三十万辆车”

2025年01月07日11:25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成钰】"纵然有诸多压力挑战及不确定性,但2024年小米的业绩和股价都有所回升。面对未来,保持乐观和坚韧很重要。"站在2024年与2025年的交界处,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跨年演讲中总结过去一年,背后传达出他对小米未来的坚定信心。

  在2024年的汽车行业中,小米汽车可谓是一匹冲刺最快的造车黑马。"这是我创业14年来,最自豪的事情之一。"雷军介绍,截至目前,小米汽车交付量已超过13.5万辆。
  "小米汽车的成功在于技术为本、高端化战略以及新零售体系的成熟。"在雷军看来,小米汽车的成功绝非偶然。
  雷军透露,小米在造车方面已投入约300亿元。作为小米进军汽车领域的首款车型,小米SU7采用全栈自研智能技术、自研感知技术、自研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在可见精度、感知精度、控制精度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其"科技与生活融合"的驾乘理念、高颜值的外观设计、智能化的配置和实惠的定价,深受年轻消费群体欢迎。而高端车型小米SU7Ultra量产版,则是雷军称为可街可赛的"最快四门量产车",在纽北跑出6分46秒874的圈速,登顶"纽北全球最快四门车"。
  技术赋能的同时,小米汽车的智能生态也在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底,小米汽车销售网络覆盖58个城市,开设超过200家门店,为潜在用户提供了便捷购车体验。此外,小米打通充电生态,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提供超过2万根充电桩接入服务,为用户解决续能焦虑。
  "2025年要交付30万辆车。"这是雷军对小米汽车的新一年展望。这一愿望不仅体现了雷军对小米汽车业务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他坦言,这是一个绝对不轻松的指标,"近年来,随着小米汽车的不断发展,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以回馈用户的信任和期待。"
  30万辆的目标,对小米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雷军表示,未来10年,小米可能要建20多座工厂,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小米在智驾方面的目标是做到行业第一,计划在智驾领域三年内投入超过60亿元。"雷军深知,通过AI大模型和智能算法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完善其全场景智能生态,找到新的价值增长点。
  过去一年,小米步入成长快车道,手机、汽车、科技家电等业务齐头并进,"人车家全生态"迈入科技创新新起点。这背后正是坚持技术为本,在AI、OS、芯片等领域持续深耕底层核心技术的结果。2025年,雷军将继续瞄准AI领域的深水区,将AI技术融入智能家居、智能设备和汽车系统,以"全场景覆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智能化体验。
  "创业过程往往会持续面临诸多艰辛,创业者们需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去应对。造车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倘若能够取得成功,那无疑是很酷的。对于小米汽车,我一定会全力以赴。"雷军以乐观心态应对"造车"艰辛,他的每一次跨界与布局,都带着探索未来的魄力和思考。未来充满挑战,但也蕴藏无限可能。
(编辑 牛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