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是一条长长的路

——访全国工商联执委、南京金箔控股集团党委书记江楠

2021年09月09日11:32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庄道秋)秋意越来越浓。秦淮河的水波,流淌着诗情和画意;栖霞山的枫叶,摇曳着热情和自信。

  这是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对全国工商联执委、南京金箔控股集团党委书记江楠的采访,就安排在中国金箔艺术馆。中国金箔艺术馆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金箔路58号。20多年前,金箔路只是一条泥泞小路,如今是南京市江宁区最繁华、最热闹之所在。

  “创业创新路不尽,不管不顾拼全力;哪求家产千万金?只为南山不颓志。”这是江楠的父亲、知名企业家江宝全的家训诗句。“南”和“山”,是江宝全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源自“寿比南山不老松”,希望孩子们健康平安!

  老大江楠占了先机,名字中多了一棵代表松树的“木”。

  

  金箔之路历史篇:

  从葛洪到江楠

  

  提起葛洪,人们首先会想起青蒿素。葛洪千年前的发明,成就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其实,金箔工艺也源自于葛洪,从东晋开始,寺庙里的佛像,开始披上了金装。

  1955年5月,南京江宁金箔锦线生产合作社成立,虽然只有64人,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金箔集中生产企业。几经风雨,到1983年,这个厂已经负债累累,濒临倒闭。

  这一年,江宝全奉令调任金箔厂一把手。从此,金箔厂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这一年,江楠8岁,上小学二年级……光阴荏苒,日月穿梭。江楠的人生之路顺风顺水,直至走进政府机关的办公大楼。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1998年,23岁的江楠毅然辞掉铁饭碗,来到了金箔生产第一线。这个时候的金箔集团,已经发展为江宁区最大的企业集团。

  江楠在东南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在金箔生产一线体验几个月后,开始转战酒店服务业。很快,金元宝大酒店,成为江宁区乃至南京市高档酒店的代名词。

  2014年,江楠主动请缨,再次进入已经停止盈利的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执掌金箔制造的帅印。

  

  金箔之路工匠篇:

  从“手工艺”到“国家标准”

  

  “每两张乌金纸中间夹一粒黄豆大的薄金片,外面再包一层牛皮纸。一上一下,两个打箔人,分别手持重达7斤的推锤、护锤,一推一护,连续打击两万七千次,才能将里面的金叶捶打成金箔。”

  这种场景,在中华大地,继续了千余年。

  这种场景,在世界各地,一幕又一幕地出现。

  一直到1985年,江宁金箔锦线厂投入了第一条机械化生产线,这种状况才开始改变。

  可是,金箔是一个千年的传统工艺,传统工艺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就因为它强调了工匠精神,一丝不苟,一毫不差。1958年的金箔和现在的金箔,质量必须是一样的。

  为了保证机器捶打出的金箔质量,经过几年的摸索,1987年,江宁金箔锦线厂制订出国内第一个金箔企业内部标准。1993年,又以金陵金箔为主,起草了国家级标准。

  从没有标准的手工工艺,到有了企业标准,再到国家标准出炉,金箔人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用10年时间,实现了千年之跨越!

  2004年,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该公司的金箔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与高新技术,竟然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一个以产品名称——“金箔”命名的大型企业集团,慢慢崛起。从2009年开始,金箔集团上交给国家的税收,已经连续十二年位居江宁区第一!

  江楠解释说:之所以用“金箔”来命名集团名称,是为了提醒集团下属的各个企业、各位员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不忘初心,牢记大国工匠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像传统打箔师一样,精心、细心、耐心和决心!

  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产品制造工艺上,还包括产品创意、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等。2014年,再次回到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的江楠,想得更细,看得更远。

  江楠将主要心思投入到金箔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上,国内、国外各地走访、学习,将混乱的金箔深加工产品进行梳理,细分为金书金卡、金箔艺术品、陶瓷制品、工艺摆件、工艺挂件、金箔实用类、佛品类、装饰材料八大类别,并成功研发出多款畅销产品。

  短短两年内,他带领团队迅速建立起完善的产品网络销售,打通线上销售渠道;成功让金陵金箔工艺品进驻到南京各大著名旅游景点、重要窗口。从接手时年亏损100多万元到公司实现利润1400多万元,金陵金箔在江楠的手上重新焕发了生机。

  江楠认为,金箔文化应该有自己的脉络、元素和灵魂。在他的带领下,30余款金箔文创产品横空出世:结合春节和书法艺术的“金箔春联”、和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名的“金箔月饼”、和丹麦设计师Kim Buck合作的金喜卡、与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共同打造的新年礼盒……

  年轻化、时尚化,竟然也能成为金陵金箔的符号!江楠的微信头像,就是一尊可爱可亲的“小萌佛”。小萌佛,是金陵金箔开发的系列车饰之一。

  

  金箔之路文化篇:

  从“活字典”到“每日一省”

  

  鱼塘理论,鸡蛋理论,爹妈理论,扑克牌理论……这些接地气的土理论,共有十条,源自知名企业家江宝全。

  《边干边吹集》《信口开河集》《创业三字经》……这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书籍,共有十本,作者也是江宝全。

  因此,江宝全被称为市场经济的“活字典”。

  江山如此多娇,江氏文脉深远。江楠的血液里,流淌着父辈和祖先的文脉,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勤于思考,坚持记述。在青年企业家朋友圈中,流传甚广的“每日一省”,就出自江楠之手。

  “每日一省”——每天都在反省。而且,其反省的心得,都会记录在朋友圈中,从2014年2月24日至今,一天不落!

  反省自己,常人都能做到。将自己的心得用文字的形式记下来,很多人也能做到。可是,如果每天都用文字记下来,难!

  2014年2月24日的“每日一省”第1篇——不管是建立系统,还是开会讲激励,员工的源动力没有解决,一切的管理都没有意义。不论是薪酬,还是培训晋升,核心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激发员工源动力。

  2014年6月4日的“每日一省”第100篇——今天破百!每天的一点点坚持,增加了许多朋友见面时的话题,自己回头看看,原来也是不少的回忆。我总结,这个“每日一省”最少有两个好处,其一、让朋友们知道我依然在努力;其二、有个疏导思想的通路,不至于郁结成疾!正所谓,我思故我在,思思更健康!

  “每日一省”第365篇——今天周岁,坚持写这个自省整整一年了。原来想想那么难的事,也只是一天一天做出来的。感谢网络,无处不在,即使去缅甸出差也没耽误;感谢身体,还算健康,即使酩酊大醉,第二天也能按时醒来;感谢朋友们的关心点赞,让我每每想放弃的时候都能挺过来。“每日一省”,不是大事,但同样的,生活工作上的事情,道理却差不多,一步开始,一步坚持,很多大事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做成的。

  采访当天,江楠发布了第2686篇“每日一省”,主题是“管小企如治大国,该做的必须做。”

  7年多时间,2686篇!按每篇100字计算,将近27万字。如果装订成书,厚厚的一大本!

  这本大书中,有亲情,有友情;有管理心得,有处世之道;有花草的芳香,有人心的善良。有肩负压力时,那微微扬起的嘴角;有举杯同庆时,那投向远方的目光……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每一段短短的反省感悟之背后,都可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传奇!

  “箔如禅意”,这是中国金箔艺术馆中的一个主题。

  “字吐莲花”,这是走进江楠“每日一省”后的心灵通感。

  

   金箔之路信念篇:

  从“早餐会”到“父子对话”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21年6月18日,江楠参加了“南京企业家服务日早餐会”后,在“每日一省”中写道——今天参加南京市委的早餐会,好多家企业济济一堂,很特别的交流形式。亲清政商关系,就得多搞这样的活动,见见面、说说话、谈谈事,并不在乎现场解决多少问题,在乎的是:政府有态度,企业有劲头!

  在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江楠有多重职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副主席,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江楠最看重的,是集团党委书记。

  2021年3月,江宝全、江楠父子俩,有过一次书面对话。对话的第一条,就是关于党建。

  父亲叮嘱儿子:“要想很好传承金箔,首先必须坚定跟着共产党。是党的关怀培养,让我从苦难走上成长大道。”

  江楠回答父亲:“身为儿子与您相伴46年,对您的认知,也和对您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作为一个父亲、一个老党员、一个老书记,您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从您身上要继承和学习的优秀品质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继承您对党的忠诚!”

  有两件事让江楠难以忘怀:2003年非典,上级党委要求将新开业的金元宝大酒店给隔离人群使用,江楠第一时间向父亲汇报,江宝全态度很明确:“民营企业必须听党委、政府的!”当年的金元宝成了江宁区第一家接受政府征用的民营酒店。

  2007年,江楠担任金箔集团党委书记。那一年,江楠33岁。“您和我说,做好党建工作,是管理企业的第一要务。我牢记您的谆谆嘱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正确的指导思想,成就了金箔集团的快速发展。如今,金箔控股集团旗下拥有十二个板块,涉及教育、文化、机电、包装、餐饮、养老、房地产、物业管理等等。做百年企业,是父辈早就定下的目标。“要么市场第一,要么世界唯一。”这个愿景,既给江楠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人物小传——

  江楠,安徽和县人,中共党员,1975年4月出生,毕业于东南大学,现任南京金箔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全国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总商会党委副书记,江苏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南京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南京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南京市工商联中小微企业家委员会主任。先后获得“中共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工业十大杰出青年”“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苏商”“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英才”“江苏省优秀商会会长”等荣誉称号。

  企业简介——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成立于1955年,是世界五大金箔生产中心之一,中国最大的真金箔生产基地,中国金箔故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国务院“中国金箔城”授牌所在地标志性企业和支柱型企业,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金箔)基地。也是中国烟草配套材料重点生产基地、国家工艺美术行业大型一档企业,科技部命名“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江苏省百强名企,南京市“四大金名片”企业。2013年入选“江苏符号”,成为江苏省知名的文化地标,2013年成功入选南京民营文化企业前10强,2015年荣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2018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本文照片由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提供)

(责任编辑 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