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量重工:“感党恩”成就中国第一

2022年05月25日13:01来源:中华工商网

  【记者章勇通讯员洪霞石宽怀长沙报道】5月23日上午,第十届全球湘商大会在湖南株洲开幕。湖南精量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土湘商创业的制造企业典型备受关注,其生产的平直量具产品市场占有率已是全国第一,公司董事长陈基良也被业界称为“平直量具大王”。

  “做事业一定要有信念,我的信念就是‘永远跟党走’‘永远感党恩’。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都是党和政府为我交的,是党和政府给了我生命和力量,无论是我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精量重工之所以能长足发展,我认为党建是关键,有了党组织,工作就有了方向,企业就有了‘根’和‘魂’。”陈基良如此阐述企业发展真谛。

  红色文化长廊上鲜艳的红旗、生产一线热火朝天的党员示范岗、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精量重工采访时,深刻感受到了一种红色的力量。

  陈基良是个既不幸而又幸运的人。不幸的是,一岁时,父亲因急病去世;两岁时,母亲不堪重负改嫁;五岁时,爷爷又因病去世,是奶奶带着他和妹妹,靠吃百家饭长大。幸运的陈基良被当地党和政府安排进了宁乡市巷子口量具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

  1995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陈基良被任命为巷子口量具厂厂长。而此时的量具厂已是举步维艰、面临倒闭。

  “这是我感党恩的时候到了。”陈基良果断接管了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并依法依规进行企业改革。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牢牢把住产品质量关。当年改制,当年获得成功,工人兄弟们笑逐颜开。

  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顺应改革潮流,巷子口量具厂改制为湖南精密量具工业有限公司,陈基良出任董事长。

  2009年,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陈基良不满足于小富即安,投资过亿元在宁乡高新区建设新的生产基地,精量重工就此诞生。

  由于新公司的设计、建设和设备采购,都瞄准了高、精、尖,因此也带来了投入上的增加。在一筹莫展之际,湖南省经信委、科技厅,长沙市党委、人大、政府、经信委等领导来到现场,对精量重工的建设,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解决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随后,精量重工的建设项目,列入了长沙市“两帮两促”项目和宁乡市“三抓两促”的重点工业项目。这些给了精量重工极大的鼓舞,也增添了大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精量重工新基地竣工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公司年产值持续多年实现近30%的增长。2021年,精量重工年产值达到3亿元,平直量具产品占据全国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已成中南地区最大的烧结台车铸造基地。

  早年艰辛的成长经历,让陈基良对党和政府有着深厚的感情。企业成立之时,公司党总支同步建立,是宁乡较早成立党组织的民营企业,“感党恩”是陈基良心中永远的信念。

  目前,精量重工186名员工中,共产党员有58名,占比超过30%。陈基良家里,除了他,妻子、儿子、媳妇也都是共产党员。在这里,企业党建融入到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多次受到各级党组织表场和肯定。

  “发展强,党建才有说服力;党建强,发展才有持续力。”如今,这句话镌刻在精量重工最显眼的位置,这是精量重工党建工作的核心理念。

  在精量重工,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艰苦岗位有党员、关键时刻有党员、攻坚克难有党员。“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号”“党员示范车间”等标志映入眼帘,浓厚的党建氛围扑面而来。2013年,精量重工党总支部成立,党的建设已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红色引擎”。

  陈基良认为,作为一家在党和国家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既应当做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更要争做推动共同富裕的践行者,回馈社会、造福于民。

  做精量重工的员工是幸福的。不论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公司从没有拖欠过员工的工资,按要求购买社会保险。员工生日,陈基良要求公司都要送一份祝福。员工子女上学、就业、就医,他自己动用一切社会关系,帮助解决难题。

  在精量重工,大多数员工是从巷子口量具厂转换身份过来的,有的跟随陈基良有二三十年时间。有一些老员工的子女,也被陈基良在公司就业。在他们看来,精量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陈基良就是可亲可敬的兄长。

  陈基良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看财务报表,他最关心的数据是税收征缴情况,从不允许拖欠税款,精量重工连续十年,年纳税都在1000万元以上。

  逢年过节,陈基良都要去巷子口敬老院看望那些孤苦伶仃的老人,给老人们送上节日的礼物和问候,十多年来从未间断。敬老院年久失修,原来的场所也不适应老人们居住,镇政府准备建设新的敬老院,但没有钱,为此他垫资1000多万建设了高标准的敬老院,128名老人搬进了崭新的敬老院。

  每年春节,陈基良都要走访慰问巷子口当地困难群众、困难党员,走访慰问户数每年在30户以上。2021年,他倡导成立巷子花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1800多万元,并让出部分股权给村集体,为振兴乡村经济,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这些年来,家乡交通水利建设、扶贫助学、敬老院建设,企业和陈基良带领精量重工出资出力,公益投入累计超过700万元。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30多年来,精量重工从一个作坊式企业蜕变成为行业前列的现代化制造业龙头企业,产值、纳税10年来持续保持15%以上的稳健增长,创下了高质量发展的硕果。

 

  (编辑 颜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