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变革创新布局未来——访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2023年03月11日10:29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李仁平】“总书记的讲话鼓舞我们增强信心、团结奋斗,勉励我们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要求我们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希望我们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决不辜负总书记的希望,坚定发展好企业,践行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让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倍感振奋。
  围绕民营企业机遇挑战、数字化变革、未来产业布局等话题,徐冠巨接受了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对民营企业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你怎么看?
  徐冠巨:当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数字化推进变革浪潮滚滚向前,给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对企业驾驭把握提出了考验。
  环境形势变化对企业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民营企业要增强对形势的把握力以及对趋势的洞察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着力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上下功夫,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频,增强自己强劲的变革发展能力。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变成敢闯、敢干的动力。特别在当下环境形势下,在我们民营企业穿越周期赢得发展的关键时候,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对我们民营企业的期望和要求,更是对我们发展信心的鼓舞,让我们民营经济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记者:过去三年,传化的发展状况如何?
  徐冠巨:2020年至2022年,集团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税收贡献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40%、31%,展现了企业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主要得益于,我们把分析市场、驾驭市场,赢得经营主动,作为当下企业经营首要任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抓住市场主动权,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争取更多订单和市场份额,保持企业经营业绩良好增长。
 
  记者:我们知道,传化在智慧工厂的布局上,前些年做到了快人一步。目前,在抓机遇方面,传化正在做哪些努力?
  徐冠巨:做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作,我们的思路是变革创新、布局未来。我们把推进变革与数字化作为促进企业战略发展和企业发展的主线,以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营的数字化变革为突破口,着力在模式、技术、产品上持续下功夫。
  围绕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目前已打造了马目智能园区、大江东智能工厂等标杆示范,成为国家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浙江省“未来工厂”、浙江省化工大脑建设单位、物流大脑试点单位及杭州市“链主工厂”。
  比如我们传化化学的“未来工厂”,已跨入一键启动的自动化时代。在工厂里,吨袋航吊,槽车进料,卧式混合机拌料,与机器人码垛为一体的自动包装线,实现了全要素、全流程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记者:这些“未来工厂”的布局,背后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方面,传化准备好了吗?
  徐冠巨:布局未来,我们坚持在科技上发力。2022年集团科技投入同比增长77.47%,未来五年持续将科技投入保持50%以上年增长。同时高度重视科技平台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将应用场景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推进关键技术纵深突破。
  2022年,集团与浙大科创中心合作共建的创新研究院全面运营,围绕新能源材料、功能新材料、生物科技、智慧物流技术等展开研究合作。
  以科技为主轴,我们已有稀土顺丁橡胶柔性生产、无氟抗芯吸剂、“氯磷硅”循环、草铵膦合成等一批应用技术、研发技术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了企业国际和国内影响力。
 
  记者:对于下一步企业的发展,整体上有什么谋划?
  徐冠巨: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让我们倍感鼓舞和振奋。传化集团作为浙江民营企业一员,始终坚定发展信心,把精力集中在修炼内功上,不断提升自身抵御风浪的能力,适应环境和市场的新要求。
  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党和国家指引的未来方向前行,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与生产经营组织深度协同,形成了“目标一致、组织一体、工作协同”的治理体系。
  我们紧紧依靠员工发展企业,不断深入推进“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让员工和企业同命运共发展。
  同时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巩固参与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投入10亿元在萧山浦阳谢家村、径游村、安山村,建设“谢径安·传化和美乡村”,坚定投身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两会你关注哪些方面话题?
  徐冠巨:今年携多份建议上会,主要聚焦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穿越周期拥抱未来;出台国家层面“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法”;健全配套机制,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以及设立公路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重大专项支持等方面。

 

  (编辑 颜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