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牛畅】面对绚丽多彩的时装、功能丰富的防护服等,消费者往往更关注成衣的款式、面料、做工等,其中一针一线,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大有文章。
"说起缝纫线,可能不少人会觉得做衣服的线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认为,每一个行业都值得尊重,都值得深耕。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只想一门心思扎根缝纫线行业,做国内外市场的领先者。"湖北省总商会副会长、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枫树线业")董事长陈晓林表示。
这位意气风发的80后年轻企业家,已经担任董事长十多年。在周末接待客户的间隙,陈晓林接受了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清晰的思路、坚定的话语,多次强调自己对枫树线业高质量发展一系列的想法,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年来的摸索与思考。
拒绝墨守成规
锚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学专业出身的陈晓林,本不是缝纫线行业专家。在父亲陈育卿的带领下,从打基础到学管理,摸爬滚打多年,在行业中渐渐崭露头角。
说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陈晓林脱口而出:"专注,还有走正道。"
在陈晓林的记忆中,父亲陈育卿一直聚焦主业,长期只关注缝纫线。他的父亲曾经也有机会拓展一些更赚钱的业务领域,但并没有做这样的选择。就是他父亲这种顶得住诱惑的潜心经营,用诚信赢得了客户的长期合作,为后来陈晓林大展身手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这位年轻的接班人来说,接手一个稳健经营的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他更想迎接变化,实现新突破。
"当初遭遇金融危机时,我们就意识到企业必须变革,也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产品必须往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但是如何转型,一时间还没想好具体的路径方向。"陈晓林感慨,摸索中,他找到数字化转型的路,一走就走到了今天。
为了完成数字化转型,枫树线业面临不小的困难。不仅仅难在资金投入,更难的是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推动整个企业员工队伍的思维转变。数字化转型要渗透到所有一线岗位,完成老员工的技能更新,推动现代化管理和生产工具的全面应用。在做通人的思想工作上,陈晓林下了不少功夫。
枫树线业是湖北省最早一批数一数二的缝纫线优秀企业,但要持续保持企业的领先地位,压力也很大。数字化转型可以应对市场愈发个性、多样的产品需求,让生产更精细化、柔性化,但是仅停留于工艺创新,还不是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计。
"湖北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我们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基础创新研发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校企合作,推出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形成30多项专利,从根本上实现了发展超越。"陈晓林介绍,枫树线业把基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差异化发展,在传统缝纫业转型升级中闯到了前列。
也许是因为有一颗年轻无畏的心,陈晓林称自己比父亲更爱"折腾"。"做企业的每一天,我的感受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外部环境一直在变换,就像当初我们做好了万全准备,制定了未来几年的经营方案,却没料到疫情暴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底线思维,以开放的心态随时迎接外界的变化。"
拒绝"内卷式"竞争
以高端定位敲开国际市场大门
回看"十四五"期间,枫树线业锚定高质量发展,顺势改革,坚定创新,取得不俗的成绩,陈晓林也确实做到了自己所希望的"乱云飞渡仍从容"境界。事实证明,枫树线业这条路选得准、走得对,越走越宽。
目前,枫树线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口皆碑,向海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也已经超过60个,"枫树"商标还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注册。陈晓林自信地说:"大多做服装生产的地区,都有我们的线。"
这样一家并不具备出海地理位置优势的企业,缘何能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答案是"敢为人先"。
"要打开国际市场,首先要尊重国际合作规则。"陈晓林不徐不疾地说,"此外,我们不做简单的价格博弈,而是追求高端竞争,关注客户的价值需求点,做产品开发和改良,敢迈出第一步,力求拥有在市场中的不可替代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让陈晓林感触很深。枫树线业出海的健康成长,就是拒绝低价、低水平"内卷"的过程,是一个走高端路线、做创新产品的过程。
陈晓林介绍,很多外商希望合作研发的产品,是国内不成熟甚至还未研发出来的产品。企业得拿出成品,才能有进一步合作的机会。对于研发所需的各方面投入,没有人给予保证和兜底,面对此情况,不少企业会犹豫,望而却步,但是枫树线业不走寻常路。
"一定要勇于迈出第一步,可能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要能接受反复失败,但是只要成功一两次我觉得就够了,就能闯出一条路来。"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枫树线业研制出不少高端新品,拿下不少与外商的合作机会,成为国际市场的佼佼者。
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枫树线业研发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我们在研发和生产上形成了技术'护城河',模仿我们的企业并不多。但是在市场中,我们不能阻止别人模仿。"陈晓林坚信,他带领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进步,进步比模仿的速度更快,而不是瞻前顾后。
拒绝标准追随
做行业创新、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枫树线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在行业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陈晓林开始聚焦行业标准的引领。"任何一个行业,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标准先行,所以我们把推动行业标准化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长期推进。"
除了参与《缝纫线》《涤纶长丝绣花线》等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外,近两年枫树线业成为缝纫线诸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每年都积极投入相关工作。在陈晓林看来,推动行业标准进步已经成为枫树线业的发展自觉,鞭策企业始终站在行业前沿。
另外,陈晓林向记者分享,投资15亿元、耗时已经5年多的枫树纺织科技园正在收尾,3个生产车间已经投入使用,今年年底项目将彻底完工。
说起枫树纺织科技园,陈晓林表示,这是一个曲折的项目,第一个车间刚建好便遭遇疫情冲击,市场需求回落,设备难以到位,对生产产生很大影响。
"当初要建科技园,是因为我们想追求更先进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另外,我们对行业转型有初步判断,就是绿色循环、可降解缝纫线的市场需求会逐渐释放,必须加大对相关研发生产的投入。"陈晓林告诉记者,后来关注到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制造业明确提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所以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枫树线业也要咬着牙把科技园建成。
大量的需求"迟到",挺一挺终究还是等来了。特别是在"十四五"最后这两年,枫树线业推出的再生涤纶短纤缝纫线、再生涤包芯缝纫线、棉包再生涤包芯缝纫线等绿色产品接到大量订单,企业资金随之盘活。再加上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支持,枫树纺织科技园的建设如鱼得水,速度加快,虽历经波折但也在计划工期内建成,并顺利投入生产。
"过去,不少中国企业一直是技术的追随者,在'十四五'期间,我们明显感觉到,不能再一味追随,必须做原创研发,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中国企业去做创新的引领者,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担当和勇气。"陈晓林坚定地说。
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让陈晓林更加充满信心。在投资、研发及生产等多个方面,枫树线业得到许多政策帮扶,陈晓林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是实实在在的,而民营企业座谈会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鼓励,又是一颗推动企业发展的"定心丸"。
今天,枫树线业已经在全球缝纫线业榜上有名,并位居前列。从前辈脚踏实地、坚守实业打造优秀乡镇企业,到后辈披荆斩棘、开拓创新树起行业标杆,陈晓林相信"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枫树线业没有太多激动人心的故事,大家都是默默无闻的英雄,我们尽量提前预判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把每一步做好。"陈晓林表示,他要长期专注在缝纫线行业,做好每一件小事,靠一颗恒心,日复一日地精进,让来自中国鄂州的枫树线业走遍世界。
(编辑 牛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