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颜韵】春日济南暮色时分,世纪金榜公益读书屋灯光亮起,透过玻璃幕墙,一名中学生正俯身细读《中华诗词名家诵读赏析日历》。这间由民营书业企业创办的公益空间,藏有人文社科、文艺生活、教育励志等各类图书,既是周边学生的自习室,也是环卫工人的休憩站。对于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副会长、世纪金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泉而言,真正满足社会和教育一线的需求,以文化赋能行业发展,并持续贡献个人影响力,是他始终不变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到民营经济,我深感振奋,也让我对民营文化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张泉表示,在生机盎然的发展之路上,世纪金榜必将坚定信念,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化力量。
26年前,深耕语文教学已有12年时间的张泉愈发觉得市面上的教辅材料难以真正提升学习效率。“何不自编教辅?”这个想法促使他带着37人的团队,挤进百平方米的居民楼内开启了创业。2011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张泉“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同年11月,世纪金榜集团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1月,张泉再摘行业巅峰大奖,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历经多年发展,世纪金榜及其创始人张泉已成功荣获多项国家最高级别的权威认证和认可。
“教育服务产业有社会价值。”张泉在多个场合强调这一理念。面对学龄人口下滑的挑战,张泉选择以“精准深耕”破局。公司对低幼产品线进行优化,例如,缩减国学类书籍如《三字经》的开发,转而聚焦核心产品,通过质量而非数量保持市场竞争力。“这些产品能以低成本帮助孩子成长,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我们就是要带来更多好的产品。”同时,公司正探索适老化产品开发,以需求为导向布局创新服务领域。
“AI技术并非要取代教师,而是让教学更精准。世纪金榜坚持科技创新,通过AI赋能教育场景。”数字化转型是世纪金榜近年来的核心战略。金榜AI智教智学系统基于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和大数据算法,为师生提供智能批阅、诊断分析、错题重练、类题即推及精准组卷等个性化教学服务,覆盖全国300多所学校。这套系统不仅能多场景应用、多端支持,更实现了教、学、考效果的实时监控和反馈。令人期待的是,2025年即将完成3.0版本迭代,或为公司带来全新的变革与突破。
当直播电商的浪潮席卷而来时,张泉躬身入局,开启个人IP的打造。几个同事的“软磨硬泡”,让他首次站到镜头前:“董事长,虽然是个人IP,但代表的是世纪金榜,可以积极地为同道发声。”那些关于教育出版的思考、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在屏幕端激起涟漪。在一条播放量破百万、点赞量过万的视频下方,当年的学生纷纷留言:“张老师比我们还年轻有活力”“老师还是那么幽默有文采”……那些被弹幕刷屏的深夜、被老友点赞的瞬间,都在印证着他笃信的道理:要勇于创新突破,凭借自身的拼搏,在文化产业中开疆拓土。
“销售只是好产品的放大器,而非坏产品的救心针。没有好的产品,金榜无法立足,我们始终坚守的是质量不倒、金榜不倒原则。”张泉始终保持着对质量内容的敬畏之心。一本书需经过七审七校才能出厂,差错率控制在0.5/10000以内,比国家通行标准严格一倍。采用轻型纸、环保大豆油墨印刷,为读者健康负责到底。为满足客户紧急需求,企业曾动用飞机空运图书,365天24小时响应机制成为行业服务标杆。
“距离百年老店,我还欠大家75年。”在世纪金榜25周年庆典上,张泉激情澎湃。强化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深耕内容创新、多渠道分发传播、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强产教融合……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实干图景里,既有张泉对纸质印刷匠心精神的传承,更饱含他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深情眺望。
世纪金榜的故事是一个以文化传播与科技革新双轮驱动的奋斗史,更是新时代民营企业家以教育初心践行文化报国的生动诠释。
张泉说:“总书记嘱托民营企业‘专心谋发展’,我们的答案就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为己任,不断挖掘和推出具有创新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化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 牛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