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应抓住疫后创新转型契机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

2020年06月12日10:44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傅春荣)“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到很大冲击。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民营企业家应当有清醒的认识,积极应对,特别是在创新上下功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李义平就“疫情冲击下民营经济的困境与对策”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社会层面同时也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阳光雨露,让民营企业茁壮成长。

辩证看待疫情冲击

  李义平认为,应该辩证看疫情对民营经济的冲击。

  首先,疫情的冲击使总需求迅速下降,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服务业中与“动”相关的行业,如:餐饮、娱乐、商场、百货、旅游、运输、教育等受冲击比较大。与“静”相关的产业则发展很快,迎合“静”的需求的生鲜超市、水果店、食材、快餐、线上线下的融合、线上交易、线上教育获得快速发展。“基本生活领域发展迅速,奢侈品市场相对萎缩。一句话,在这个过程中有被淘汰的,有刚刚诞生的。这是一个新模式诞生,新旧动能转换,优胜劣汰的自然而然的过程。”

  其次,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中诞生的民营企业,潜移默化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

  “在我国发展之初产业空间很大,生产什么都赚钱,生产多少都能卖出去,只要铺摊子上项目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的快速发展又创造了很多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狭缝和机会。新的机会又反过来促进了快速发展。”李义平指出,追求速度和规模是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长身高”是这个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高速度似乎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这种发展模式累积的结果,就是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端需求大量外溢,导致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当此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迎面而来,如何应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第三点,企业的抵抗和应变能力是在百炼成钢中形成的,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民营企业普遍历练不够。面对此次来势凶猛的疫情冲击,对企业的基础和体质来说是一场考验。“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而言,至今经历大的洗礼式锤炼主要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但这些冲击甚至都没有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危害大。如果说之前的冲击都是沟坎的话,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则是一座大山。”

  尽管如此,李义平指出,长远地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景依然向好。一是我国防控疾病态度坚决,举措科学、得力,效果显著,全国各地纷纷复工复产;二是世界各国在积极防疫;三是基础好、块头大,总体上抗冲击的能力强;四是民营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在经济下滑时解体得快,在经济复苏后再生得快,发展得也快;五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细化和落地,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有望得到改观;六是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这样的经济体制既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可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开启积极应对模式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民营企业家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战略性思维、积极应对。”李义平指出,企业家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真正认识市场经济,满腔热情地去迎接挑战。

  “历史证明了市场经济的魅力,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魅力来源于竞争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李义平强调,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企业家,在心态上都应当把疫情的冲击当作一个机遇,斗志昂扬地迎接这场战斗,勇敢地在水中学会游泳,任何消极的等待都会使企业一蹶不振。“世界上任何屹立不倒的企业都是这样历练出来的,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不能叶公好龙,一方面看好市场经济的效益,另一方面又不敢直面市场经济的竞争。”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发展的条件和发展的模式变了,那些快速增长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高质量发展,是强身健体。“广大民营企业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逼迫自己适应新的大势,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全球疫情蔓延,肯定涉及结构重组,产业链重组,广大民营企业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使企业的发展上升到新的层次。”

  第三,经济下行期是创新的极好时机。我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还是产业、产品结构问题,于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灾祸、危机是强制创新的杠杆,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熊彼特称之为破坏性创新。

  “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疫情冲击,与其把它看成灾难,不妨把它转化成一场创新和提升经济结构的契机。如果没有货真价实的创新,没有产品,没有市场,给你一笔钱又能怎样呢?”李义平指出,面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企业要主动地了解政策、积极争取政策的惠及。

提供更多“阳光雨露”

  “当然,除了企业内因改变之外,社会层面也要创造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阳光雨露,好让民营企业茁壮成长。”李义平指出,首当其冲的一点是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必须从最大幅度减轻企业负担着眼,有效化解融资难、融资贵和融不到问题,大力推进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次,加强引导,打通复工复产的堵点、断点。在复工复产中存在着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例如,一方面大量需要就业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工人,这就需要从中协调加以解决。又如,随着市场的深入,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上的环节越来越多。如果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出了问题,或者说堵塞了,其上下游环节就很难复工复产。“在当前,打通这些堵点必须政府出面,创造条件,疏通堵点,连通断点,企业可以考虑储备供给链。”

  第三,扩大内需。国内市场的开拓,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有意识地培育在国际市场上被堵塞了的产业链。“目前启动内需,可以从投资、消费两个方面着手。而扩大内需则必须搞好就业,有了收入才有钱消费。”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肥田沃土一样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李义平指出,良好的营商环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有聚集效应,生产成本低,有良好的政府服务和有商业文明的群众,交易成本低,对各种企业一视同仁,可以公平地使用社会资源;第二,产权和其他各种权利得到切实保护,有长远之念,无后顾之忧;第三,社会文化推崇企业家;第四,有激励创新的文化,包容失败;第五,基础设施健全。

  “良好的营商环境诞生了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又在不断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李义平最后指出,要看到正是这千千万万的优秀企业家,成为了企业战胜疫情冲击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 鲍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