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四

2024年12月25日11:47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孙永剑】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区域的地理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均存在差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情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在当前形势下,这项工作任务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点在哪?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有哪些路径?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
  "实践表明,区域协调发展是维护国家长期繁荣稳定的关键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叶振宇,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他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时代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叶振宇介绍,当前,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增强,区域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现代基础设施可及性、便利性提高,区域协调发展底色更绿。"扎实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将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中共南昌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邓强表示。
  邓强告诉记者,当下一项重要工作,是完善实施区域协调战略发展机制,加强国家重大战略协调融通,着眼"全国一盘棋",注重"四大板块"(即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优化)与"五大国家战略"(即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间的衔接。"必须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与整体性,推动区域间由资源竞争转向竞合并进、协作分工,强化东部地区创新引领作用,突出打造中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探索打造西部大开发新引擎,加快东北地区全面可持续振兴,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缩小地区间差异创新要素配置方式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于缩小发展速度较快地区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地区之间的差距。"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张可云认为,城市群的组成城市往往具有相似的产业结构,但产业同构会导致协作分工关系难以为继,进而减弱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活力。
  "因此,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应形成差异化、特色化、有序化的发展模式,协调好城市间合作分工的利益分配。"张可云说,城市群内的各城市应该将城市群的全局利益放在首位,形成优势互补的生产力布局。"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阶段,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需要分工协作。发展一体化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交通连接。今年以来,不少地区进入'县县通高铁'时代。"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投产铁路新线2274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超4.6万公里,建成投用高铁车站超1300座。越建越密的高铁网络,缩短了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距离,将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机统一起来。"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孙早表示,生产要素配置有着不同维度,既包括依据生产率水平在企业和部门间配置,还包括在不同地区和时间维度上的配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孙早同时提出,应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依法保护经营主体公平竞争,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激发要素在地区间便捷流动的动力,让各类要素根据市场需求和比较优势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寻找最佳配置点。"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要加强区域间人才协作,推动人才资源共享,实现人才优势互补,营造良性人才竞争氛围,以和谐人地关系吸引人才,进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孙早提出,通过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实现政策叠加联动,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机统一起来,在制定财政、货币、就业等总量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差异性,深入把握各地区的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具体状况,引导资金和产业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分布。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向更高水平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叶振宇表示,具体体现在,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地区比较优势发挥更加充分,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成果显著。
  同时,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方面推出一批新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更加明显,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挥了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在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如何向更高水平迈进?
  邓强表示,不仅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风光储、算力中心等布局,建立健全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的全国网络体系,加快传统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形成设施能共用、数据能共享、服务能共通的新格局,建设新质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还应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邓强说,城乡融合发展既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优化我国经济布局的重要途径。应以产业融合促进城乡融合,立足县域资源与发展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加快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化、全产业链式发展。
  他表示,应增强县域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改造县域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双轮驱动,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利用城市发展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支撑、优质的人才供给。
(编辑 牛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