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 绿色转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鼓舞民营企业家迎难而上勇担使命之十一

2024年12月30日10:42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祝凤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九大方面,对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其中提及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具体内容既包括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宏观部署,也有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等具体要求。
  广大民营企业家学习会议精神后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部署,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将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更多地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积极地融入绿色供应链,实现经济活动与绿色发展双赢。未来,将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构建高效智能的能源管理体系,为能源结构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在全面绿色转型中,能源转型一直被视作"牛鼻子"。目前,我国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高能效,推动非化石能源不断替代化石能源,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仍是从源头上减少不可再生资源能源投入、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的根本之策。
  以农业、新能源双主业发展的通威集团,是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通威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高效组件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完整产业链。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根据测算,未来20年,通过推动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以及配套的储能和电网改造,中国有望实现平均每年10万亿至20万亿元,20年200万亿至400万亿元的总投资规模,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发挥,有效拉动投资、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下一个20年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因此,应加大力度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同为四川企业,光伏新能源也是超宇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2023年,超宇集团投资成立超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德国设立超宇集团欧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立足四川、辐射全国、联动欧洲和东盟,致力于成为城乡光伏发电、工商业储能及"光-储-充-放-检-换"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供应运营商。
  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超宇集团董事长罗宇龙表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新能源不仅是发展的新赛道,还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超宇集团致力于用技术和产品驱动变革。"在新能源赛道上,我们始终以绿色低碳为目标,聚焦储能技术创新,构建高效智能的能源管理体系,为能源结构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钢铁行业一直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代表,近年来,各钢铁企业积极投身节能减排工作,通过技术创新引入清洁能源和绿色生产方式,以逐步实现自身的绿色转型。
  江苏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董力源表示,中天钢铁围绕新质生产力,规划了"一总部、多基地"战略布局。其中,南通基地作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示范项目,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净零碳"电炉以及"光、风、储"等绿色能源项目,努力成为江苏省"零碳工厂"典型示范。未来,中天仍将坚守实业、做精主业,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进一步扩展绿色低碳发展的半径,携手合作伙伴走向更绿色、更高效、更智能、更美好的工业未来"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离不开科技创新。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及,要坚持创新转型,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
  作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代表性企业,美的集团近年来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李国林介绍,目前,美的已拥有3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致力于打造环保、节能的生产环境。同时,美的持续推进绿电电力建设,加快能源脱碳,目前已实现320MW的绿电部署。此外,美的还开展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2024年已完成20个品类超过60个型号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在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方面,美的还与供应链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建立行业碳因子库。
  在节能降碳等绿色转型具体工作中,美的绿色工业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并对行业赋能。目前美的绿色工业已经对外赋能60万家工业企业。"接下来,美的还将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和绿电部署,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低碳化,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再生低碳资源的应用。同时,进一步扩展绿色低碳发展的半径,携手合作伙伴走向更绿色、更高效、更智能、更美好的工业未来。"
  在化工行业,福华化学是一家全球综合性化学品企业。多年来,通过绿色发展之路,福华化学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化学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垂直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体系。2018年,福华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绿色工厂",并连续5年被评价为四川省环境信用"环保诚信企业(绿牌)"。
  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福华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华表示,福华化学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用20年打造垂直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成功实现了氯、氢、磷、钠等元素的循环利用,主要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指标行业领先。公司《民营化工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垂直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构建》管理创新课题荣获第三十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制碱行业'盐泥烟气脱硫'无废模式"被工信部评选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
  今年7月,福华化学联合行业7家龙头企业和3家技术指导单位,成立了植保行业首个低碳联盟,共同探索行业低碳发展新路径,推动建立行业低碳发展新标准。"未来,福华化学将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更加坚定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张华说。
  在造纸行业,解决纤维原料的足量供应问题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龙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竹纤维纸张生产商,旗下"斑布"品牌开创了中国竹纤维本色生活用纸这一新品类,获得了工信部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等称号。
  全联纸业商会常务会长、环龙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根莲表示,近年来通过技术革新,环龙集团充分利用竹纤维的可再生、可循环和可降解特性,拓展竹纤维产能,积极推广竹纤维产业及其"以竹代塑"的环保理念,提升竹浆纤维产业在全球浆纸行业的影响力与竞争力。2024年,环龙集团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启动了年产50万吨竹纤维项目,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竹纤维产能,生产更多"替塑"的环保竹纤维材料及其后端产品。
  在持续发展方面,环龙集团将深化百万吨竹材生物质精炼产业园运营,加大全球首创的生物质精炼技术应用,保持COD排放值比行业标准低60%的基准,实现固废资源100%利用,推动全产业链减碳30%。2025年将依托新成立的环龙碳足迹办公室,系统化、标准化核算碳排放,发展数字物流,建立可视化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加强区域内外合作交流,推动绿色低碳、新材料、新能源及配套企业深度协同合作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需要各产业协同发展,《意见》指出,坚持协同转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在工程建设领域深耕数十年的宜安控股有限公司,一直十分重视绿色低碳在建筑领域的实践。2019年,宜安控股成立"宜安梦公益基金会建筑业碳中和示范项目专项基金",助力企业研发绿色建材、建设节能建筑,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2024年,宜安控股发起成立长三角绿色低碳产业联盟,"以促进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加强区域内外合作交流,推动绿色低碳、新材料、新能源及配套企业深度协同合作发展。"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宜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东良说。
  蒋东良表示,作为长三角绿色低碳产业联盟的发起方,宜安控股将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精准服务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联盟将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诚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工程建设、道路桥梁、装修装饰等业务的大型建筑企业。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中诚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代军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公司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应把握住这一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智能建造为抓手,打造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将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为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进步和革新贡献民营建筑企业的一份力量。
  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香港蛟龙集团董事局主席黄玉蛟表示,会议提出,应正确理解和坚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都蛟龙港积极响应国家推动绿色发展号召,已建成成都蛟龙港海滨城景区·天空渌道项目,获得《碳中和证书》及专利13项。打造以园林文化、休闲观光为主的新型绿色网红打卡地,推动了"双碳"事业发展,实现了"碳汇造林"。
  在绿色转型方面,成都蛟龙港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将园区屋顶空间转变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空闲屋顶"转化为"绿色油田",推动园区从能源消费者转变为能源生产者,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目标。
(编辑 牛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