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找婆家”不能只看“高富帅”

2019年04月12日13:52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李富永

  4月10日,格力电器15%股份的接盘方再多一个疑似对象——中国厚朴投资公司。

  4月8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格力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其持有的格力电器15%的股权,最终转化价格以公开征集并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复的结果为准。
  很多人将这称作格力电器“拉开了混改大幕”。其实,这只是格力电器的又一波混改浪潮。因为在此之前,格力集团曾经多次转让格力电器股权,从1991年格力电器上市至今,格力集团作为格力电器最大股东曾多次转让股份,包括2006年股权分置、2007年转让股权给京海担保、2009年股权激励等。加上期间的公开市场交易,格力集团持股比例已从上市之初的60%降至18.22%。
  如今,大股东再从18.22%降低到3.22%,但这也不意味着格力电器的治理结构由此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试想,如果有哪一个投资者独家收购转让的股权,就意味着出现了一个拥有15%股权的新的大股东。15%虽然不多,但对于现在的占8.7%股权的二股东而言,这个新的入主者依然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如果这15%最终落到现在的二股东京海担保的手中,那一股独大的问题就更严重了。
  目前看,以董明珠为首的管理层及经销商参与受让15%股权的一部分,以保证他们相对第一大股东地位,剩余股权由其他战略投资者认购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谁是最大股东、谁持有控股权的问题,总是成为有些人士观察企业是否有自主经营权的标志。有猜测认为,以董明珠为首的管理层的意愿,将会对竞标结果有重要影响,与管理层关系更为友好的资本方无疑会更受欢迎。但这也不是长久之策。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将企业治理结构的稳定寄托在投资者和经营者个人情感上,其脆弱性在万科之争时已得到了证实。
  具体到格力电器的混改,有人将其与美的做比较;目前,格力核心管理层仅持股约1%,其中董明珠仅持股0.74%,远低于美的。有人认为美的作为民企,掉头比较快,而格力的大动作需要国资委批准,动公司架构比较难,应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肯定是美的更快、更灵活。
  且不说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反正作为格力电器的经营者,董明珠的看法则不完全是这样。
  在2019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在谈及有关混合所有制的问题时,董明珠说“我并不认为国企和民企这样的一个背景就决定了企业的好坏,制度建设更重要。”她认为,要思考的是,怎么把国企改革推动到市场化。市场化企业,无论它背景什么样,都能为国家发展建设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混改就成功了。不是说国企混改就可以成功了,关键是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没有做好,是因为企业的架构和内部的管理体系没有建好。
  董明珠在格力只拥有不到1%的股份,任正非在华为的股份也不到1%,但这些企业都是行业领军企业。在这里,企业股权结构与企业内部治理相比,显然后者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更大。对于企业而言,所有权固然是治理结构的根基,但并不能直接或者完全决定经营的好坏,而是需要在产权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优秀的文化制度,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经营架构,产生优秀的领导人带领企业走上正确的道路。一旦企业形成这样的氛围,产权属性其实已经不是限制条件了。当然,它依然很重要,只是其重要性表现在它不直接插手企业、进而破坏企业的稳定性和独立性。(责任编辑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