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乡村建功的长效机制

2019年04月22日14:26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何翠云

  近日《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团中央印发。《意见》提出,为了培养乡村治理方面的青年后备人才,力争到2022年,累计组织动员不少于1万名在外学生党员、团员“返家乡”兼职担任基层团干部;服务10万在外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建设一批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县级青年创业组织建成率达80%以上,联系服务20万名青年带头人;组织超过1000万人次的大中专学生,以志愿者的形式下乡,主要是参与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据《意见》,其一要培育本土人才兴乡,培养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型人才、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型人才、农村青年治理人才。其二着力服务高校学子和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组织高校学子制度性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引导在外学子将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园区等示范基地,开展好实习见习、创业实训或孵化等服务。其三动员社会人才下乡,组织动员各类专业人才关注、支持、投身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公共服务、提升乡风文明,鼓励青年下乡志愿服务、青年下乡社会实践、青年下乡协同创新。

  乡村振兴人才战略青年为重。《意见》鼓励引导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引发社会多方关注。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种扶持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如相关土地、补贴、资金等政策,相关人才政策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提高基层技术创新人员的待遇等政策也多有出台。团中央《意见》鼓励引导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此举令人鼓舞。

  由于工业与城市集聚效应,农村人口不断流出,农村难以留住人才是不争的事实。但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扶持政策力度加大,返乡创业也成热门话题。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我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超过740万人。当前乡村振兴引发社会多方力量的关注与参与,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鼓励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正当其时。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需着眼长远,应规避短期效应思维。鼓励引导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建立势在必行。

  首先,应加强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扶持力度,真正对在农村农业等问题上做出创新创业成绩的青年人才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大力激励与奖励,让他们成为影响社会带动社会的力量。与此同时,将鼓励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具体化并规范化,真正保护青年人才下乡返乡建设创业等的实践成果,同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其次,应鼓励青年人才探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本质,鼓励产学研、政企等多层次的探讨研究,或者设立一些交流研究平台与奖励研究基金,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对“三农问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象,更不是仅仅用产业化的思维去看待“三农”问题。相对于复杂而有棘手的农村问题来说,短期调研或许难以触及深层次问题,因此对“三农”问题,应鼓励青年深入研究探讨并融合到实践中去。

  其三,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储备的机制,从下乡返乡实习、志愿者服务、创业、创新等多个环节培养、储备人才,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交流储备平台,如打造由专家学者、技术能手、知名企业家以及社会组织骨干组成的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智库,通过多种形式为技术攻关、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生态保护等提供智力支持。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青年也是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鼓励引导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呼之欲出。(责任编辑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