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呼唤更多社会型企业

2024年05月13日10:55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有关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报道引诸多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
  加快推动城乡融合一直是业界关注的话题。前不久,在四川省还举办了四川城乡融合发展调研行暨致敬2023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活动,活动现场揭晓了“2023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2023四川十大青年企业家”“2023四川十大领军企业”以及“2023四川十大城乡融合案例”四大榜单,多位企业人士参与活动并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0%,今后15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如何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不仅是经济理论学术问题,更关涉当地政府、城乡企业、城市特别是县城、农村农民农业、技术科研机构等。这意味着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个经济命题,而且也是个社会命题。笔者认为,在当下规范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指导下,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需更多社会型企业出力。
  社会型企业,指那些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企业,既追求盈利,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研究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其经济表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型企业是当今商业世界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社会型企业的核心理念在于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股东、员工、顾客、社区及环境等。它们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努力在提升自身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积极变化。社会型企业创办的初心是在尊重经济规律、企业可持续盈利的情况下,用经济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真正地经世济民。笔者认为,社会型企业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机制的透明度、制约机制、初心与理念,特别是透明度,即为了建立公众信任,社会型企业强调高度的透明度,无论是财务报告、社会影响评估还是相关的利益参与者,都会公开透明地进行信息披露。
  社会型企业必然是深耕的长期主义者。以长期主义、社会型企业的角度来看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乡村的终极价值。当前乡村仍然起着稳定器与蓄水池的作用,这得益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30年不变。从长期主义来看,乡村的终极价值体现在生态文明、生态产品、生态环境。生态产品包含着从田地到餐桌的可溯源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生态环境包含着多层次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生态文明意味着城乡融合而非乡村城市化等,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即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的回归、对人类家园的爱护,包含多产业融合,科技、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型企业必然需要以创新来解决社会责任、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盈利等冲突与矛盾。而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需充分尊重当地乡村农民的利益与诉求、当地政府的需求、以及面对市场变化、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等。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难点在于,从多重需求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在众多社会责任中实现可持续盈利。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本质上就是对乡村社会重新进行文化建构,并以经济的方式来真正践行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文明。而这个过程会塑造出真正的社会型企业。
  有观点认为,城乡融合发展需进行宏大纵深的文化教育工作,对于农民、基层政府组织等,沟通、运营以及利益机制的设计,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影响和教育影响。而能完成这种使命的,有着社会担当的社会型企业才可能做到。因此,笔者认为,城乡融合发展亟待更多的社会型企业。(何翠云)
   (编辑 牛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