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球企业供需两侧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多点暴发且呈现不断蔓延趋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国家先后采取了“社会隔离”措施,在未有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努力实现阻隔疫情传播,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客观来看,各国防控措施对于阻遏疫情传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疫情对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据裕利安怡(Euler Hermes)测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重了企业运营负担,导致企业破产率增加了 14%。
加重财务负担 增大破产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导致各国市场急剧萎缩、供应中断、信贷收紧等问题,并伴随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企业和个人财务能力遭遇严重冲击。具体表现如下 :
(一)企业面临供需两侧挤压。早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企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产侧,防控措施导致人员物资流动“冻结”,多数企业暂停现场办公,生产端受到严重冲击,同时物流运转不畅,部分行业出现供给不足冲击。3 月份以来,欧美地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风险逐步加大,从意大利北部地区开始,欧洲全境以及北美地区封锁措施逐步升级,部分企业减产停产,全球产业链遭到严重破坏。欧元区 3 月 PMI 指数创开始调查以来最大月度跌幅,美国 5 月 PMI 指数创 10 年来最低值,大部分企业对于发展前景的预期和信心处于严重悲观状态。此外,随着企业受影响程度不断加大,部分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企业关停倒闭和裁员降薪情况不断增加,居民部分收入也受到影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到较为严重的限制,非必需生活品消费大幅压缩,餐饮旅游等行业消费严重不足。因此,部分行业出现了经营困难,关停倒闭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降低。伴随经济不景气以及企业发展受限,部分公司和机构为应对危机冲击,先后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这对居民部门整体收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从全球范围看,4 月份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失业率逐步创出近年来新高,其中美国 4 月份失业率达到 14.7%,创经济大萧条以来最高值。牛津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美国工人损失 1.3 万亿美元收入,人均损失近 8900 美元。美国城市研究院研究显示,对于 3600 万在新冠情期间失去工作的美国人来说,其中一半即便找到新工作,工资也可能比以前减少 16%。中国统计数据也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61 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 0.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下降 3.9%;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5082 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 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12.5%。伴随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降低,部分个人前期债务偿还遭遇严重困难。但考虑到个人破产往往在申请破产之前在财务上有 2-5 年挣扎期,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发达国家将会涌现更多的个人破产申请。
(三)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加重企业和个人融资负担。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尽管各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宽松和救助措施,但由于经济大幅萎缩,市场信用风险快速上升,部分遭遇困境的企业和个人再融资成本随之抬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 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融资成本飙升,尤其是在高风险的信贷资产领域。不同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体量大、稳定性高,新兴市场面临了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国际资本外流,外流规模接近千亿美元,远高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资本外流量,导致当地资金规模锐减,企业融资负担进一步增加。部分企业在供需两侧冲击下,无法进一步通过金融市场融得救济资金,被迫宣告关停倒闭,破产风险进一步上升。
运输、汽车、能源和零售受影响较大
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看,所有行业在供需两侧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供给侧,防疫政策导致的人员物资流动受限,企业生产及物流运输几乎停滞;需求侧,随着居民部门收入降低以及经济萎缩,人们对于非必需品的消费意愿大幅减少。主要表现如下:
(一)新冠肺炎疫情前,航空、能源和零售行业已面临严峻困难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重了相关企业负担。运输行业,特别是航空运输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已面临需求不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员流动、特别是人员跨国流动受到限制,航空业发展遭遇更大风险挑战。多数航空公司预计,2020 年当年收入将至少下降 1000 亿美元。 新冠肺炎疫情前,柏林航空、汉莎航空等欧洲航空公司已先后爆出经营困难或申请破产保护,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航空产业面临的困难,部分高杠杆和盈利能力差的企业破产重组风险更高,特别是一些非国有的航空公司不易获得政府支持,破产风险相对更大。能源行业在低油价导致产成品价格下滑,以及中国和东亚地区生产活动下降导致需求降低的影响下,已经出现连续多年的经营困难局面。能源市场处于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中,产能出现严重过剩。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欧佩克等并未达成令市场满意的减产协议,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走低,能源行业破产重组风险进一步上升。2020 年 1-5 月,北美地区油气行业的中小油服公司,破产重组风险上升了 50%。零售行业特别是非食品零售业长期遭遇线上经济的挑战,线下零售活动逐步萎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西尔斯、杰西潘尼(JC Penny) 等美国大型零售商先后申请破产,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3 月份全球零售产业市值下降了 12%。随着人员流动限制的加强,通过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进行销售的公司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最近的零售业中断期表明,仅凭电子商务并不能弥补店面客流量的下降,而且向电子商务的转变仅使少数大公司受益。
(二)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链较长的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产供应中断造成企业暂时性破产风险。这些行业产业链较长,上下游需要密切的分工协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就会运转不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国家生产停滞,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先后出现供给不足、供给价格波动、运输不畅等问题,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中断风险。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全球最大的 5000 家跨国公司 2020 年 利润将大幅下滑 30%,其中,能源、航空、汽车行业跨国公司预计分别下降 208%、116% 和 47%。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六周内,汽车行业的市值明显下降,汽车制造商市值跌幅超过 15%,汽车供应商市值跌幅超过 20%。机械和电子行业与汽车行业情况较为类似,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对供应链网络的冲击。从实际情况看,新大范围蔓延传播,更多国家的生产建设活动陷于停滞,企业对于机械和电子产品需求大幅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经济数字化转型,线上办公、远程协作和线上消费需求大幅增加,部分个人使用的电脑、打印机等产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销售量出现逆势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子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但总体来看,汽车、机械和电子行业当前受到的影响都是阶 段性、暂时性的,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消退和经济回归正常,该行业将逐步回归正轨。
(三)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大幅下滑导致企业出现阶段性破产风潮。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旅游、餐饮和酒店等服务行业首当其冲,签证受限、航班停飞、边界关闭、社交隔离诸措施,导致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景点等相关服务业进入萧条期,从业人员生计受到严重影响。3 月份,美国破产协会数据显示,申请破产保护的企业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18%。全美独立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称,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有 50% 的小企业可能撑不过 2 个月,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餐饮、零售、酒店和旅行等领域。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哈佛商学院和芝加哥大学等联合完成的报告称,美国新冠肺炎疫情从 3 月初出现蔓延以来,已有超过 10 万家小型企业永久倒闭,占全美小企业数量的 2%,其中餐饮业受影响尤其严重。东京商工调查公司发布的数据称,日本 4 月份破产企业总数达 743 家,同比增加 15.2%,增幅连续 5 个月达到两位数;企业负债总额增加35.6%至1449.9亿日元。从行业看,破产最多的是住宿和餐饮等服务业,数量增加 17.1% 至 253 家。德国工商总会调查显示,几乎五分之一的德国企业认为自己存在破产风险,超过四分之一的德国企业预计今年销售额至少下降 50%,餐饮行业几乎停摆。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经济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导致法国 2020 年 3 月商业环境指数急剧下滑 10 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和零售业跌幅尤其明显,这主要由于截至 3 月底,70% 的线下零售店铺都处于歇业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业自身经营波动性较高,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得到有效控制,各国经济逐步“重启”,旅游、餐饮和酒店等相关行业将逐步恢复。
企业清算重整计划受阻 资产回收率进一步降低
新冠肺炎疫情及各国采取的防控措施导致企业正常运营遭到破坏,偿债能力进一步降低,不少企业被迫采取了清算重整计划。主要表现在 :
(一)更多企业考虑直接通过清算方式退出市场。从国际经验来看,企业申请破产后一般会面临重组或清算的选择。如果进入重组程序,则意味着启动挽救企业的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债权人会对债务进行延期或削减,甚至会将债权转为股权,股东会追加投资,管理层则会降薪等等。 如果重组成功,则企业转危为安;如果重组失败,则直接进入资产清算过程。在清算阶段,法院会指定信托人,处置资产并将资产剩余按照一定的赔偿顺序分配给每个利益相关者。对于挽救企业价值而言,破产企业债权人和股东更倾向于选择重组的方式,通过债务合理分担和减记,推动企业持续运营,提升回收价值。但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严重破坏性,部分企业重整计划被打乱,清算风险进一步加大。 3 月份,美国餐饮连锁店 Logan'sRoadhouse 的母公司 Craftwork 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其 1.38 亿美元的重整计划,直接导致该公司放弃重整而选择清算策略,关闭所有餐饮门店。
(二)已进入重整阶段的企业被迫选择清算并退出市场。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各国采取的封锁措施,导致已陷入经营困境的公司或是改变原有的重组计划,或是寻求清算。其中,美国 VIP 电影院和家具和床垫零售商 Art Van Furniture 公司都向当地法院提交了重组申请,以寻求引入新的投资者来维持企业经营。但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企业既有计划,导致两家企业重新考虑了重组的风险、企业资产进一步贬值的可能性以及清算可以带来资产更快的回收,进而选择以清算方式退出市场经营。
(三)已进入清算阶段的企业资产回收率进一步降低。考虑到企业的资产具有一定的专用性,企业清算往往要经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以确保资产能够以最为合理的价值进行出售,保障债务得以有效偿还。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些企业的清算计划受到严重干扰。美国蒙代尔(Mondell)体育用品公司已于 3 月份申请破产,并计划尽快关闭所有商店并清理库存。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企业清算程序暂时中断,主要原因是政府要求非必需生活品零售机构关停歇业,该公司无法继续进行有效的清算。对此,该公司向法院提出要求将其破产案件“暂停”一段时间,直到解除锁定,债务人才能完成必要的停业销售。这一做法导致债权回收周期进一步延长,未来形势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资产回收率降低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总结和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通过减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扰乱投入的供应和收紧信贷供应,对企业造成了影响。随着失业率的上升,个人收入也在急剧下降。这已经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表现为不良贷款增加、破产申请、不必要的清算和资产出售。新冠肺炎疫情对不同行业产生了结构性、异质性的影响,部分行业仅遭遇暂时性困难,待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将实现快速恢复性发展。对此,政府应围绕存在经营困难的企业进行精准施策,及时给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一是防止仍有生存能力的公司过早陷入破产。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于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的影响是暂时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在短时间内打乱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干扰。对此,应适当考虑针对申请破产重组的企业开展差异性分析,了解企业是暂时性困难还是持续性困难,对那些面临暂时性困难、仍有生存能力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防范国内生产能力的流失。
二是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重组而非清算退场。在遭遇财务困境的公司中,仍应系统地分析企业是生产供应暂时中断还是劳动力流动受限,如果在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的假设下,企业仍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前景,仍应支持这样的企业开展重组,保留生产能力,同时也为债权人最大限度回收资产提供有效保障。
三是为个人破产提供有效的解决和支持措施。尽管我国个人破产情况还不多见,个人破产法尚未出台,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个人出现失业、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增多,财务陷入困境。对此,应考虑这一实际情况,为相关个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咨询和保护,防范个人实质破产造成不良经济社会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