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平:让地炼“航母”行稳致远

2023年10月19日10:50来源:《中国工商》2022年第8期 作者:张晓静
  他临危受命,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炼厂”发展成了总资产650亿元、员工8000余人的产业链条化、国际化高端化工型民营炼化企业;他迎难而上,开拓创新,获得了千万吨原油资源进口配额以及建设千万吨输油管线,让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他,就是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简称“东明石化”)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湘平。

  立足石油炼化和高端化工产业,李湘平带领集团一面发展清洁能源,走绿色低碳道路,一面加大研发投入,向“高端化”“智能化”“差异化”发展,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内生动力,连续数年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2年12月12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十三届执行委员会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李湘平当选为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继续开疆拓土。

 

  临危受命

 

  地炼企业,是相对于“两桶油”之外的地方炼油企业。山东地炼产业发达,东明石化便是其中之一。

  东明石化的前身是始建于1987年的东明县石油化工厂,1997年组建为现在的公司山东东明石化集团。2001年之前,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东明石化在资金、原料、设备、效益等方面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困境。

  2001年10月,在夹缝中顽强生存了14年的东明石化,濒临倒闭破产。危难之际,当年12月,李湘平从集团总会计师的岗位上临危受命,上任集团董事长。彼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亏损2800余万元的企业和1700多名职工及其家庭的命运。

  实际上,他当时还有更好的选择。“也就是在2002年初,我刚刚接任董事长一职、面临各种棘手难题时,国内某上市公司以年薪100万的优厚待遇,力邀我去做总经理。我几乎连考虑都没有考虑就回绝了他们的邀请。后来他们又通过多种途径,希望我加入他们的团队,但是我没有丝毫心动。”李湘平后来回忆道。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100万的年薪和亏损2800余万元的企业,这是一个几乎不用犹豫的选择。李湘平也没有犹豫,在许多人不理解的目光中,他坦然又坚决地选择了后者。

  “我可以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我也可以不接受组织的任命,不去承担那么大的压力,不去遭那份罪。但是我于心不忍、于心不甘呀!我的良心绝不允许我这样去做。”李湘平说。 

  那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年代,东明石化步履维艰,正值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当时的东明石化从上到下一片茫然,情绪低落,人心不稳。面对这些反应,李湘平少言寡语,“当时,我不想说太多,只是暗暗下着决心,政府交给我这副重担,再难再累,我也一定要挑起来!”时隔多年后,他回忆道。

  没有惊慌失措,李湘平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从集团实际状况和所处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当时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资金和发展问题,而是思想观念和体制问题。

  为此,李湘平带领公司上下开展思想大讨论活动,转变企业经营发展观念;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机构改革;实施股份制改造,推进资本运作,筹集发展资金;聘请专家对企业发展思路和规划进行诊断,排除千难万险推进项目建设,实施第一个“3至5年发展规划”……2002-2006年间,东明石化相继建成了20余个高附加值项目,销售收入实现逐年快速攀升。

  改革成效很快就体现在了数据上:在李湘平上任之初的2001年,东明石化的销售收入只有6.74亿元、亏损1356万元。而2001到2007年期间,原油加工量由26.14万吨到207万吨,资产总额由5.6亿元飞速增长到40亿元,同时,销售收入也由6.7亿元增长到100.6亿元,利润由-0.14亿元增长到4.8亿元、上缴税金由0.49亿元增长到3.88亿元,为东明县乃至菏泽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是李湘平的最大特点。作为东明石化的“掌门人”,李湘平提出了“改革是动力,创新是灵魂,效益是目标”的总体思路。

  在组建团结务实、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的同时,他充分发挥“外脑”作用,聘请了由12位国内顶尖级化工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建立了东明石化“智囊团”,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会诊”。此外,他明确了“油化并举,油气互补,努力发展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发展战略。

  理念一变天地宽。在李湘平的带领下,改体制、强管理、增投资、上项目,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闯出了一番天地,并于2007年一举跨入“中国企业500强”,排名连年跃升,成为区域经济的一颗璀璨明珠。

  不仅如此,这一年,在李湘平的奔走、努力下,东明石化还获得了成品油批发资质;日照至东明1000万吨输油管线批准建设;再造一个东明石化的600万吨大炼油项目获得立项;与中石油签署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合作备忘录》;东明恒昌化工实现了新加坡上市……

  此后,东明石化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终端网络多点开花、“鲁昌”汽柴油获中国驰名商标、海外业务取得突破、全国首家获得原油进口资质、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价值链优化、财务公司获批复设立……李湘平在这激烈的赛场上砥砺前行,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用实干精神阐释着一个企业家的使命担当。

  回顾企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李湘平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之所以能逐步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除了“紧紧依靠党和政府、遵章守纪、诚信守约、聚焦主业、执着勤奋”等核心因素外,重要“法宝”就是坚持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更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李湘平说,30多年来,东明石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先后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经济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和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组织开展技术研究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相继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专利技术。

  比如,与德国巴斯夫合作研发的鲁昌牌汽柴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鲁昌牌2.0汽柴油较国标产品每公升多跑1.6公里,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研发的原油直接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UPC),解决了制约我国石化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该技术将填补世界空白。

  科技创新是根基。李湘平表示,下一步,东明石化将通过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采取“自主研发”“联合研发”“委托研发”等多种模式,开展工业化的中试和工业放大等工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扩大自主创新成果,掌握核心竞争力。

 

  厚植家国情怀

 

  历经了建设输油管道及原油码头、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下属化工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等一系列辗转腾挪,如今的东明石化已经是民营炼化企业中的领跑者。

  “做实业就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承担更大的责任。”在李湘平看来,“环境保护是一条红线,绝不能超越半步,我们不能做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家乡环境的蠢事!给我一方净土,也必将还你碧水蓝天。”

  当前,炼化行业既是用能提供者又是能耗大户,减油增化、绿色发展已成为这一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从炼油向化工,再到精细化工的转型已成为行业“必修课”。

  早在2011年,东明石化《十年(2011-2020)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低碳发展”的发展指导思想,将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作为东明石化未来发展道路的重要选择。

  在李湘平的带领下,东明石化一面发展清洁能源、走绿色低碳道路,一面加大研发投入、向“高端化”“智能化”“差异化”发展,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他还自觉把企业把自身融入社会、历史潮流之中,将社会责任充分融入企业发展的“命脉”之中。抗震救灾、战“疫”扶贫、稳就业、助教育……目前,东明石化累计为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近3亿元。

  多年来,李湘平满怀豪情地带领全体员工驾驶东明石化这艘能源化工“航母”,履职尽责、不断压实社会责任,传递企业正能量,从一个行业“跟跑者”成为行业“领跑者”,从“中国企业500强”走向“世界500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下一步,东明石化将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坚持科技创新,厚植家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李湘平说。

  在李湘平的带领下,东明石化正大踏步迈向国际能源市场,并且越走越远,越走越开阔。

 

  (责任编辑:曹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