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辽宁:一颗小镜片的千亿梦想

2022年11月14日16:51来源:《中国工商》杂志 作者:周滨滨

一块块来自于宁波制造的镜头,为世界的光与影增添了无数光彩。

在苹果、华为、三星、索尼、松下、卡尔蔡司、宝马等知名国际品牌的供应商名单上,出现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浙江余姚的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宇)。

车载镜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玻璃镜片、手机镜头销量全球第二,手机摄像模组销量全球前二……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舜宇一直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用一枚枚小小的镜片叩开了领跑全球的大门,直抵“单项冠军”。

舜宇集团董事长叶辽宁说,“对于实体企业,坚守主业离不开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也离不开坚守主业。坚守主业是转型升级的基础;转型升级是坚守主业的保证。‘转型’不是转到其他行业,而是以‘主业’为基点,向着行业最高的目标一步步前进;‘升级’不是单项升级,而是要根据市场与客户的需求变化,对‘市场、技术、品质、制程、营销到售后’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升级。”

 

危中抢机

2012年3月,叶辽宁从创始人王文鉴的手中接过舜宇董事长的重任,开启打造“舜宇2.0”时代。

对舜宇的这两任掌舵人,有长期接触舜宇的合作伙伴这样评价道,“王文鉴的风格更像华为任正非、长城汽车魏建军,勇于创新,布局长远;叶辽宁更为儒雅,但同样内心坚定,果决有力。”

1984年,创始人王文鉴带领7位伙伴靠着6万元贷款、4间厂房起家,创办了“余姚第二光学仪器厂”,也就是舜宇前身。同年,刚满18岁的叶辽宁加入仪器厂。

1988年,公司开始与浙大合作,明确了以科技创新来做大做强企业的目标。下半年,舜宇大胆地提出“两个转变”,即由单一的国内市场转变为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同时并举;由单一的光学元件加工转变为元件加工、整机生产同时并举。产品成功挺进国际市场。

2000-2002年,舜宇集团的年度业绩一直在销售额2个亿、利润4000万这道坎上徘徊。2003年,时任浙江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叶辽宁,带领全体干部员工顽强拼搏,创出了年销售2.43亿元、利润超过1亿元的骄人业绩,从而使舜宇的年销售额一下从2个亿跃升到4个亿,并成为余姚市首家年利润突破1亿元的企业。

2008年经济危机波及全球,舜宇也未能幸免。2009年上半年,舜宇集团核心子公司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连续两个月亏损。这是舜宇集团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经营状况,可想而知,集团上下所背负的巨大压力。

当年7月,叶辽宁辞去集团行政总裁职务,回到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他一边调查走访;一边给公司中高层打气,鼓舞信心,带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仅用一年时间,叶辽宁带领舜宇光学克服了员工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原辅材料涨价等诸多不利因素。2010年,该公司实现销售5.67亿元,税前利润1.07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34.31%和132.29%,堪称舜宇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执掌舜宇后,叶辽宁带领全体干部员工坚定实施“名配角”战略和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有效地克服了宏观经济的种种不利因素,使整个集团的经营业绩逆势而上,连创历史新高。2015年更是突破了百亿雄关,纳税总额达到3.96亿元,遥居余姚纳税光荣榜首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叶辽宁没有局限于思考眼前的影响。他争分夺秒,抓紧整合供应链,加大研发投入,苦练内功,提升经营质量,奋力实现“危中抢机”。

2020年4月,经过慎重考虑,他提出了供应链建设不能停、产品技术研发不能停、人才队伍建设不能停“三个不能停”,与之相配套的便是人照招、薪照加、奖照发。

在种种挑战面前,叶辽宁不仅没有削减一丝一毫研发经费,反而更加注重创新投入,加大力度、抢时争效,对产品进行更新、迭代,对新业务新产品进行提前布局。

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舜宇实现利润49.9亿元,同比增长4.2%;但375亿元的营收是叶辽宁接手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下滑1.3%。有分析称,营收略降净利微增的现象,说明公司产品持续向高端升级,单品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在叶辽宁的带领下,舜宇从“跑步圈地”走向“精耕细作”。舜宇车载镜头市占率达到30%,持续位居全球第一;手机镜头市占率接近10%,位居全球第二;光学镜片销量位居全球第二;高端手机摄像模组长期占领行业制高点,2015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跃居全球第一;显微镜销量全国第二。

9月7日,全国工商联公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舜宇集团荣登第306位。

“困难很多,庆幸的是困难过后,我们都会更上一个台阶。”叶辽宁说,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责任是贯穿一切的。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会尽心将产品做到极致。  

 

甘做“名配角”

38年来,舜宇只做一件事:把做镜头这件事做到极致。今年,舜宇成为苹果iPhone 14系列广角镜头的最主要供应商,占比超过中国台湾大立光和玉晶光。舜宇用实力,顺理成章坐上了手机镜头行业“一哥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前,舜宇才首次进入苹果供应链为苹果13系列提供后置摄像头镜头,份额占比较小。

要知道,光学行业技术壁垒很强,舜宇今年成功逆袭,让稳坐龙头多年的台企大立光失守。舜宇取得今日成绩的背后,是将近40年的深厚积淀。

“办企业需要有战略定力,看准的事就要坚持,提前谋划并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永远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叶辽宁说,舜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清晰的战略规划和部署。

2004年,在舜宇集团成立20周年时,舜宇将目光瞄准国际光电产业的大客户,确定“名配角”战略——为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做配套,企业定位为“光电产业”,目标是“成为著名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由此深化了国际化之路,带动产品、客户和市场的高端化。

“作出这样的发展定位,是基于对全球光电产业现状的认识。目前光电产业在国外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国内还属于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从技术、产品品质还是从生产成本、品牌知名度来说,国内光电产业都不是国外巨头的对手。”叶辽宁说,“名配角”战略是许多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也是舜宇快速融入国际光电产业的最有效途径,“只有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提高自己,牵手世界500强企业,就等于和跨国公司一起参与了国际分工和利益分配”。

在实施“名配角”战略后的短短几年内,舜宇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了“三级跳”:从原来的港台地区、韩国,覆盖到日本、美国、德国等光学仪器发达国家,之后又向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延伸。

2014年,在舜宇成立30周年之际,叶辽宁大胆地提出了“奋斗十年,实现千亿销售”的目标。10年破千亿元,就意味着在未来的10年,舜宇要保持年均增长26%。

沿着舜宇35年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舜宇销售额从19万元到1亿元用了10年,从1亿元到10亿元用了11年,从10亿元到100亿元用了9年。10年实现千亿也不是不可能。

如何实现十年千亿的目标?叶辽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如果沿用现有的发展模式,要实现千亿目标,意味着舜宇的场地要扩大10倍,员工要增加10倍。这样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不行的。靠土地、资本、普通劳动力大量投入去发展的模式已经过时,舜宇必须走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的道路。

为了实现这一宏大的目标,在深入调研论证之后,他以十年为周期制订了千亿目标发展规划,提出并实施了“两个转变”的战略方向,明确舜宇从光学产品制造商向智能光学系统方案解决商转变,从仪器产品制造商向系统方案集成商转变。围绕这一战略,舜宇迈开了更加矫健的步伐。

“通俗地说,就是要在我们传统的硬件中加入更多的算法与软件,使我们的产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眼睛’,服务更多的客户,应用到更广的范围。”叶辽宁介绍,早在2015年,舜宇就着手布局相关产业。

2019年6月,5G商用牌照发放,这代表正式进入5G时代。叶辽宁敏锐的捕捉到一个讯号:这不只是技术的升级,还会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

“5G的来临会给我们带来两个利好,主要是在手机和汽车两个领域。”他表示,5G的发展对手机摄像头应用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有的手机不止是一组摄像头,而是两组或更多,而汽车要实现无人驾驶,5G是不可或缺的。

 

激流勇进

2021年,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颗镜头产自浙东余姚。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舜宇集团以年产15亿颗手机镜头的出货量,逆势而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叶辽宁看来,舜宇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找准定位,把握方向”。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舜宇从事的是传统光学产品,主要生产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的镜头镜片。当时,舜宇也曾尝试“一业为主,多元开发”,涉足工业陶瓷、通信交换机、消防设备、节能灯等领域。

由于对产业不熟悉,舜宇累计损失达800多万元。舜宇及时“刹车”,将发展的方向重新聚焦于光学产业,在光电领域深耕细作。

这些年,舜宇有很多其他的投资机会和资金,隔三差五就有人向集团高层推荐“赚快钱”的项目。叶辽宁坦言,“做出不参与的决定是艰难的。赚钱多,来钱快,谁不想呢?但是,舜宇对这类项目不熟悉。不熟悉,就不懂其中的规律,不能实现对资本的掌控。”

舜宇立足光电行业,不断做产业纵深的“加法”和剥离非相关、不熟悉产业的“减法”,以光学、机械、电子三大核心技术的组合为基础,大力发展光学、仪器、光电三大事业。

虽然舜宇的定位是“名配角”,但是“配角”也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做“主角”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叶辽宁认为,千亿目标实现靠的是科技。

多年来,围绕实施“名配角”战略,舜宇坚持高科技、高效益、高价值三大目标,形成了技术研发体系和思想,技术创新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001年,叶辽宁在访问日本时,经过与客户交流得知,配置照相功能的手机在日本市场上已经开始发售,但能否形成潮流,还有待观察。他敏锐地意识到,照相功能在手机上的应用将为舜宇进入现代光学(光电结合)领域打开一条新路。

回国后,叶辽宁带着团队分析市场、研究技术信息、论证手机照相模组项目……直到2004年2月,舜宇光电信息事业部接到了第一个订单。正如叶辽宁所预想的那样,光电产品销售额在2018年超过196亿元,并且成为支撑整个舜宇高速发展的最强点。

叶辽宁在车载镜头的业务开发上也是如此。2007年,德国一家知名跨国公司与舜宇签订合作项目,将光学镜头用于监控汽车行驶时的道路状况。深耕行业多年的叶辽宁再次准确捕捉到了发展趋势:在汽车上安装光学镜头将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他马上组织成立了独立运作的车载镜头事业部,舜宇从光电领域扩展到全新的汽车零配件行业。

虽然芯片供应紧张严重制约全球汽车销量的增长,但车载镜头的搭载率受益于自动驾驶的发展而持续提高。2021年,舜宇的车载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21%至6798万件。舜宇车载镜头在国内已经是高端车载镜头的代名词,产品全面进入奔驰、宝马、奥迪等知名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

如今,舜宇已搭建起一条光、机、电一体化的产业链,既生产红外光学玻璃、光学镜片、镜头等产业链前端的光学零件,也有电脑摄像头、手机可视模组、显微镜、测绘仪器、分析仪器等光电信息产品和光学仪器。

叶辽宁介绍,作为中国领先的光学产品制造企业,舜宇具备全面的设计实力及专业生产技术,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是全球领先的将光、机、电、算技术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和大规模生产的光学企业,在特种镀膜技术、自由曲面技术、连续光学变焦技术、超精密模具技术、硫系玻璃材料开发应用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3D扫描成像技术、三维超精密振动测量技术、新型封装技术等核心光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叶辽宁始终坚信,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2013年,菲特台风肆虐,浙江余姚几乎全城被淹。眼看着水位线越来越高,舜宇陷入保人还是保设备的困境。如果保人,员工转移出去后,投入成本高昂的设备将全部毁于水患。如果全力保设备,难以保证员工会不会有人受伤……

雨越下越大,就在所有人都左右为难之际,坐镇一线的叶辽宁拍板:保人!全部员工撤离,尽全力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叶辽宁对人的重视不只是体现在这一件事上,他也十分重视舜宇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他每年根据企业收益和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市场变化,实实在在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及时调整员工薪酬,让员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近几年,舜宇集团员工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3%。

在人才培育和激励方面,叶辽宁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要基于任职资格的体系建设,搭建好吸引、培养、发挥各类优秀人才价值的人力资源优化平台,使真正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他说。

目前,舜宇已经成了国内光电行业知名的‘单打冠军’。‘第一’之后怎么办?叶辽宁说,必须激流勇进,否则就会被赶上甚至超越。他时刻告诫舜宇人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要戒骄戒躁,坚持将品质作为基础,为实现世界级中国品牌的目标奋力前行。”

距离实现千亿销售目标的时间已不足3年,叶辽宁信心百倍,“乘着创新的翼下之风,舜宇集团与千亿级企业航母的距离正变得越来越近。”或许千亿目标的实现,也只是叶辽宁下一个征战的新起点。(周滨滨)

(责任编辑 曹原源)